基金
-
重大政策利好!地产能否迎来反弹?券商称2024关键在于……
1、主要指数表现...
-
科创100ETF受青睐 公募掘金“硬科技”
科创板已成为公募重要的配置方向,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处于高位。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聚集了大量硬科技企业,当前估值处于底部区域,长期配置价值显现。...
-
reits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答案是这样的
reits全称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简单来讲,就是从投资者身上募集到了一笔资金,然后去投资一个不动产。等到未来不动产产生收益后,扣除相关费用之后再分红给投资者。...
-
货币基金风险大吗 分析如下
货币基金是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其投资范围主要是风险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那么,货币基金到底有没有风险呢?其风险等级又高不高呢?...
-
基金交易手续费有哪些 包括了这些内容
基金投资是常见的投资方式,基金投资在风险上是要低于股票投资的,但是同时又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在进行基金交易的时候是会有手续费的,那么基金交易的手续费主要包括了哪些项目?一起来了解一下。...
-
A股为何还没有大涨?
随着美国通胀数据不及预期,美联储终止加息的预期越来越强,过去两年压制在A股身上的一大“封印”眼看就要解除。再加上美债利率下跌、全球股市大涨、中美关系缓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一堆利好,大家都期待着A股能来几根大阳...
-
数据说话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历史表现如何?
自10月23日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后,A股赢来了一波反弹,让不少主动权益型基金都实现了“回血”。截至11月16日,上证指数上涨2.28%,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3.87%。(数据来源:Wind,2023/10/23-2023/11/16)主动权益基金的这波反弹,也...
-
闲钱理财“三兄弟” 到底有啥不一样?
最近这段时间,身边不少小伙伴表示被各大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新闻刷屏了。在利率不断向下的当下,像大多数长辈们一样把绝大多数现金流拿到银行存定期变得越来越不划算了。...
-
头部公募接力自购 A股布局时机来临?
公募基金近期开启了新一轮“买买买”模式。10月29日,易方达基金宣布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易方达沪深300 ETF。此后,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基金公司相继宣布自购旗下基金。...
-
第四季度机构调仓轨迹浮现 大消费和新能源领域“绩优股”获资本青睐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第四季度以来,不少大消费和新能源领域“绩优股”获得资本青睐。分析人士认为,从产业前景来看,大消费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而新能源反映了未来高端制造转型的基本盘。...
-
又一波公募人转型私募 11月以来中基协完成登记私募18家 6家高层是老公募人
截至11月19日,月初至今,于中基协完成登记的私募共计18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分别有7家、11家。从已登记7家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来看,注册及实缴资本均为1000万元,管理规模区间也均为0-5亿元。...
-
基金回本了继续持有还是赶紧卖出 看这篇就够了
今年市场起起伏伏,不少基民心中都很恐慌,尤其是在基金回本之后,不知道是该继续持有还是赶紧卖出。针对这点,小编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
基金经理换人怎么办 手中的基金还应该继续持有吗
市场上经常流行着这句话“铁打的公募,流水的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的离职,往往会让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感到恐慌,更有部分谨慎的小伙伴纠结要不要更换基金产品。尤其是一些投资新手,更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针对这点,小编和大...
-
reits基金收益怎么样 高不高
近期基础设施建设reits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不少投资者纷纷对reits基金提起兴趣。那么,投资reits基金的收益到底怎么样呢?收益是不是很高啊?...
-
近二十年数据总结!A股何时进入“跨年行情”?
进入了十一月中下旬,也就意味着我们离年底冲刺已经不远了。最近市场上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起“跨年行情”,说现在可能已经提前启动了。那么,“跨年行情”到底是否真实存在?今年是否还会有“跨年行情”?又要如何提前布局?“...
-
头部公募密集唱多 机构持续增配权益资产
更令投资者振奋的是,近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十余家头部公募的掌门人密集发声,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积极做多中国资产。...
-
年内收益51% 东方区域发展从地产到TMT再到白酒 基金经理极致上演风格切换
截至11月17日,东方区域发展年内已实现投资回报51.41%,在2209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该产品目前由周思越独立管理。虽然年内业绩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居首,但在周思越任职至今近两年时间里,任职回报却为负值,期间业绩亏损12...
-
基金预判引质疑 从不关心正确率?“百搭提示”能否撇清责任?
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指出,基金观点以“看多”为主,但股市却经常出现“牛短熊长”。实际上,这背后潜藏着一个长期存在、却少有人深究的重要问题:基金投研预判为何会失效?投研观点该不该配合产品营销?有效的投研观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