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 ”增产叠加多重地缘风险 国际石油市场稳定性面临考验
近期,在主要产油国将于4月1日增产石油之际,国际油价波动不断。
自3月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宣布增产计划之后,WTI原油(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随即跌至每桶65.22美元,为2023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68.33美元,为202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此后,国际油价震荡上行,截至3月25日收盘,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升至每桶69美元和73.02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近期对伊朗和委内瑞拉制裁给市场造成恐慌情绪,导致国际油价短期反弹,加之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变动、中东地缘局势再度紧张,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不稳定期,但从中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下降趋势恐难以阻挡。
3月初,欧佩克发表声明说,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等8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按既定计划自4月1日起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以回撤2023年宣布的自愿减产措施。首次增产规模为日均13.8万桶,预计到2026年9月逐步取消220万桶/日的减产计划。欧佩克在声明中强调,增产步伐将根据市场条件灵活调整,必要时可能暂停甚至逆转,以确保石油市场稳定。
这是欧佩克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增产。2022年10月,由于全球经济放缓担忧加剧,全球油价下行趋势明显,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 ”决定自2022年11月起将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以支撑国际油价。
2023年4月,为了应对疲软的石油需求和竞争对手产量不断上升导致的石油供应过剩问题,“欧佩克 ”宣布从2023年5月起至当年底每日减产石油116万桶。
2023年11月,“欧佩克 ”再次宣布2024年第一季度将继续自愿减产,减产总额为日均220万桶。此后减产多次延期,最终决定延长至2025年3月底。
据统计,“欧佩克 ”自2022年以来实现每天减产585万桶,相当于全球石油供应量的5.7%左右。分析人士指出,几轮减产措施总体上达到了稳定全球油价的目的,避免油价因供应过剩而大幅下跌。但是,石油需求预期悲观使国际油价整体表现相对低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能源与低碳经济学系主任董康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产油国此次增产一方面是对解除减产协议的响应,另一方面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在向“欧佩克 ”施加压力增加石油供应、配合美国推动化石能源发展政策的结果。
不少专家认为,尽管日均增产13.8万桶在短期内对石油供需格局影响有限,但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石油增产释放的信号可能促使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化石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旦美国政府对化石能源的宽松政策见效,全球石油供应将显著增加。与此同时,由美国发起的新一轮关税战“一触即发”,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供应增加叠加需求萎靡,油价下跌或仍将成为2025年全球油价的主要走势。
在董康银看来,石油增产导致的油价下跌对欧盟等主要石油进口国将产生双重影响。“油价下跌将减少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外汇支出和运营成本,改善其收支结构,通胀压力也会有所缓解,为国内经济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但是,油价持续下跌可能对石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当油价低于某一个平衡点时,石油公司的运营和开发成本将受到挤压,进而影响其勘探和开发活动的积极性。
分析人士指出,油价下跌无疑会减少主要产油国的财政收入,但总体影响可控。“‘欧佩克 ’之所以释放增产信号,表明其已预判到油价下跌的可能性,并认为能够承担相应的损失。”董康银说。
当前市场观察显示,地缘政治冲突、非欧佩克国家油气产量增加、新能源加速发展进一步压缩石油需求等多重因素,都给主要产油国的增产计划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欧佩克 ”此次增产计划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