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以实干诠释责任与担当——解码中国银行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以实干诠释责任与担当——解码中国银行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浪潮奔涌向前。随之诞生的环境、社会、治理(ESG理念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ESG实践,ESG治理、披露及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此前,三大交易所分别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文件《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引导上市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如果说业绩报告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情况,社会责任报告则能让大众在财务指标之外,一窥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

  3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2024年度报告,与之一同发布的还有《中国银行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治理》。作为全球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入践行ESG理念,构建完善的ESG管理体系,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正如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致辞所说,“金融的价值不仅在于财务指标的增长、业务规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

  “中银绿色 ”赋能 助力低碳转型

  一年,150万吨。

  这是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所支持的我国首个燃煤电厂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项目所设计的年碳捕集量。从更直观的角度看,每年15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相当于植树近1300万棵或者近9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驶一年。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支持的某电厂1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项目。

  上述案例只是中国银行以金融“活水”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一道缩影。金融如水,润泽百业。同实体行业的节能减碳先从实际生产环节开始不同,金融业的ESG实践,更多是要依托产品和服务为其他行业转型赋能来进行。中国银行提出,要“力争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借助自身综合化、全球化优势,中国银行持续打造“中银绿色 ”全球品牌,推出五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存款贷款债券、消费和综合化服务等多个领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可持续的新动能。

  在信贷方面,中国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推动高碳排放行业低碳转型,满足企业和项目绿色发展需求。从支持碳捕集项目建设,到发放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挂钩贷款,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从为国内“宁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某光伏复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到支持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供电反渗透海水淡化设施项目建设,中国银行绿色金融“活水”正孜孜浇灌于全球绿色转型实践。

  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4.0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03%,位列彭博“全球绿色UoP贷款”“全球可持续性挂钩贷款”“全球绿色贷款原则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

  绿色债券是为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融资支持的另一抓手。2024年,中国银行在法兰克福发行全球首笔可持续挂钩贷款、绿色贷款和社会责任贷款债券(Sustainability linked, Green and Social Loans,简称SGS,募集所得资金用于符合资格的SGS项目,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支持ESG发展的新渠道。作为自身优势领域,中国银行积极发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加强对绿色项目的支持。2024年,中国银行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618.37亿元,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承销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37.95亿美元,位列彭博“全球离岸绿色债券”排行榜中资同业第一。

  坚守金融为民 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ESG理念中,“S”代表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企业应当如何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兼顾?是ESG理念中“S”背后的关键问题。在中国银行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或许我们能一窥这道问题的“中行答案”。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31%;为10.29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91万亿元授信支持。针对小微主体,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63%;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149.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9.62%。

  窥一斑而知全貌,从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高大上”到针对市井田间小微客群的“烟火气”,中国银行面对千行百业不同客群,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倾心更倾力,以实际行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障大众民生。


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投放全国首笔商业卫星运营项目贷款,助力卫星产业发展。

  此前,中国银行结合汽车工业产业链条长、金融需求多元的现实情况,通过公司信贷、供应链融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助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力,助力行业向“新”逐“智”。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已与数十家新能源车企建立合作,汽车产业链授信客户超过1万家,授信余额超过2000亿元。

  在服务国家战略落地走实,助力新质生产力破浪前行的同时,中国银行竭力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结合小微客群“千人千面”的差异化金融需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打造与小微客群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和覆盖面,以金融“活水”润泽百业万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银行在多地开展助力创业就业工作。在广西,中国银行围绕授信融资、就业供需撮合、就业咨询培训等方面,为创新创业群体提供服务。截至2024年末,新市民创业就业贷款余额35.08亿元。

  同时,立足于自身全球化布局,中国银行发挥集撮合对接、招商引资、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中银e企赢”平台特色,深入服务国家级展会,开展“政企银”合作。2024年该行陆续举办第七届进博会贸易投资对接会等11场跨境对接活动,为支持民营企业全球化发展搭桥引路。

  完善治理体系 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石

  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帮助企业跨越市场周期保障。2024年,中国银行A股、H股股价复权后涨幅分别达到45.24%和42.97%。股价上扬背后,既是市场对于其业绩的认可,更是对中国银行优秀治理体系的点赞。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2024年,中国银行开展“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传承中国银行红色基因”活动,通过多种学习形式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持续营造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良好氛围,将文化建设融入到业务发展中,穿透到经营管理内,体现在制度机制上,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数字化浪潮席卷千行百业的今天,中国银行大力推进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2024年,中国银行持续深化人工智能、RPA、OCR等新技术应用推广,累计覆盖超3000个应用场景。2024年中国银行加速推进数字货币在多个场景落地。联合阿联酋中央银行,完成中阿之间首笔“数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为促进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开辟空间。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坚守依法合规经营底线,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国银行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构建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就在去年,中国银行重检修订风险偏好陈述书,推动风险偏好与业务高质量发展相适配。同时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风控模型,丰富智能风控工具,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有效性,为基层减负增效。

  作为中国内地最早开展专业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金融企业之一,中国银行已连续1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现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深入践行ESG理念的相关情况。展望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立足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坚定践行大型银行使命与担当,以金融活水润泽千业万家,携手社会各界共绘和谐美好、山清水秀、万物争荣的壮美画卷,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作出更大贡献。(以上图均由中国银行提供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