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均位列全国第一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均位列全国第一

  当今世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指数级速度重塑生产生活和协作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独角兽企业既是时代浪潮的弄潮者,更是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3月30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召开。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分布于12个领域,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而北京这座“独角兽之城”,以115家的数量优势位居全国首位。

  在大会现场,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等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同时,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及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与会嘉宾围绕新赛道、新市场、新政策,探讨独角兽企业如何调整及布局下一步发展的战略。

  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此类企业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的技术或产品,能够在市场中保持快速增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独角兽企业具有高估值、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发展特征,是引领技术创新的先锋队、产业变革的推行者,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培育发展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仅次于美国,企业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以4.4%的数量贡献超四成的估值。从具体估值分布区间来看,估值在10亿美元(含至20亿美元之间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共236家,数量占比为57.7%,估值总额约3019亿美元,估值占比20%;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含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共18家,以4.4%的数量占比贡献了43.6%的估值占比,总额约6567亿美元。

  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估值居首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备,孕育出一大批具有“硬核科技”属性的独角兽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致辞中表示,独角兽企业呈现出智能主导、赋能发展的特点。近三分之一独角兽企业来自于以大模型、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领域,带动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报告》显示,409家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2个领域。从估值来看,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估值位于第一,且遥遥领先其他行业,为4612亿美元。新消费与零售、集成电路领域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分别为第二、第三,分别为2039亿美元、1925亿美元。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独角兽企业的平均估值分列前三,分别为75.61亿美元、61.85亿美元、54.31亿美元。

  从数量来看,新消费与零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药健康领域的企业数量分列前五,分别为66家、61家、54家、54家、43家,合计占比68%。

  此外,18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分布于8个领域。新消费与零售领域5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领域各3家,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各2家,金融科技、新能源智能汽车、教育科技各1家。

  北京“独角兽之城”

  《报告》显示,北京共有115家独角兽企业,企业总估值为5949亿美元,平均估值达51.74亿美元。数量和估值均位列全国第一。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岳德钰在论坛上表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正以蓬勃创新的态势,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据岳德钰介绍,2024年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其中13家来自于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等;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三年就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另外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领域,北京也储备了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

  此外,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达71.3%,五年来增长了28.3%,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技术领域,创造出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例如全球首个能够模拟人类手操作手机电脑的自主智能体、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等。

  在新场景应用方面,AI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学影像系统,已经在北京社区医院实现广泛应用,无人驾驶领域率先开展网约车定点接驳等全车无人驾驶业务。

  此外,独角兽企业已成为激活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商业航天领域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已经在泰国实现通信网络验证,智能机器人独角兽企业,为40多个国家提供了无人仓储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发展,遵循独角兽企业“基于生态,源于创新,长于资本,成于市场”的成长规律,岳德钰介绍,北京构建了专项政策 管家服务 创新培育 前瞻孵化的四位一体培育体系。其中,“独角兽十条”的发布,在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业。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数据跨境便利化、应用场景对接等便捷服务,建立了市领导牵头的投资统筹机制,引导各类资本投向硬科技独角兽为代表的高成长创新企业。

  中国独角兽企业在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未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创新生态环境的优化以及融资渠道的拓宽,中国独角兽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