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夯实机制保障 金融“五篇大文章”行业标准提上议程

夯实机制保障 金融“五篇大文章”行业标准提上议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其中对完善标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举措。随后数日,金融部门、行业协会等相继发布“五篇大文章”相关行动方案,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落地勾勒出清晰蓝图。

  “五篇大文章”标准体系建设提上议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意味着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已提上日程。

  事实上,从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有效防范风险等角度而言,进一步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具有必要性。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标准、碳核算与碳交易标准、绿色金融数据标准等各类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交易平台、融资对接平台、担保机制与监管机制等基础设施,能够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标准化、高效化程度,增强金融系统资源配置能力。

  而且,由于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可能涉及不同地域、行业、机构,以及面临交叉领域的标准不统一、监管要求不一致、金融工具缺失等问题,王运金认为,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标准,完善基础建设,以做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工作,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金融精准支持的先决条件。”业内人士表示,《指导意见》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在着力加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其中对完善标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举措,包括完善企业科技含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研究转型金融标准,健全重点领域项目推荐机制。

  制度设计密集落地 关注标准与机制建设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金融管理部门、市场机构等围绕这一主线,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开展了较多创新尝试和探索。

  相关制度设计和系统规划更是密集落地,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落地勾勒出清晰路线。

  为了缓解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指导意见》提出15项需要重点建设的有关基础设施,为金融服务提供信息共享、融资对接、企业培育、资产评估等数据和平台支撑。与此同时,《指导意见》要求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增强货币、财政、金融监管政策合力。

  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制定形成《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行动方案》,围绕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16条具体举措。其中也明确,将推动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强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统筹推进、组织实施和宣传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表示,将健全完善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切实抓好《指导意见》落实。下一步的举措包括:强化正向激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强与财政政策配合,进一步扩大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支持力度;加强评估问效,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制度和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强化数据信息共享和评价结果运用等。

  标准体系建设需多维度协同推进

  谈及金融“五篇大文章”标准体系建设,业内认为,仍需聚焦相关领域重点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披露、国际合作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以绿色金融为例,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方怡向对记者表示,建立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需从统一标准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政策激励、加强基础设施、推动创新实践、深化国际合作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目前,我国在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与基础制度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体现在政策顶层设计、各维度标准体系建设、信息披露、产品市场以及激励与风险管理机制、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不过,方怡向提醒,后续仍需注重多方面问题,包括在标准体系方面,注重与国际接轨;在产品标准制定方面,做好全面覆盖;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注重统一规范;注重提升绿色金融数据质量等。

  关于科技金融,王运金认为,应完善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鼓励通过股权、债权、保险等多种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同时合力设置风险控制机制。其中,需要注意科技金融的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特点,把握好创新与风险监管之间的平衡。

  普惠金融方面,王运金则建议,应着力完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产品体系与担保标准,建立涉及政府、担保机构等在内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其中,需要着重关注对高息贷款平台、担保平台等业务规范与监管标准,降低融资成本;完善风险管控体系过程中,关注信用评估、贷款用途、逾期催收手段等监管要求。

  养老金融领域,则可以建立完善养老产业信息化平台,统一养老金融领域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完善养老产业企业的融资担保标准与监管要求。鼓励创新面向个人的养老金融产品,建立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数字人民币作为现代化的央行货币凭证及相关支付体系,既是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也是数字金融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