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头部量化私募开启新一轮募资 行业复苏与结构优化并肩同行

头部量化私募开启新一轮募资 行业复苏与结构优化并肩同行

  经历一轮超额收益欠佳和规模回撤的考验后,量化私募逐渐复苏。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近期,九坤投资等多家头部量化机构逐步开放募资,并备案发行新产品,宽德投资、量派投资等私募则迎来一轮规模快速扩张。各大渠道均在力推量化策略,今年以来量化产品销售再度升温。

  多家机构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当前量化行业已从粗放扩张转向结构优化阶段,在管理规模尚未恢复至历史峰值的背景下,头部机构正通过产品线重塑、募资节奏把控等策略构建发展新范式。

  量化复苏

  去年年初,量化行业一度遭遇震荡调整,规模明显缩减。不过,随后的“9·24”行情让A股上演了史诗级大涨,不少量化私募净值也因此在去年底创出新高,只是由于大量客户在上涨后赎回,导致量化规模不增反降。

  此后,随着业绩复苏以及监管环境有所改善,量化私募的规模也开始逐渐复苏,以往封盘的多家头部量化机构开启了新一轮募资。据了解,已经超过两年半未在市场上实行募资和开放的九坤投资,近期在多个渠道开放募资,并备案了首只A500产品。

  九坤投资在渠道沟通中称:“今年很多三年期产品都要到期,或有一些获利赎回,整体规模会有些下降,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将适当补充一些。”目前,九坤投资管理规模600亿元,今年该公司将在A500适当募资,计划打造大票策略线。

  根据QIML最新一期管理人规模图谱,量化四巨头分别是幻方量化、九坤投资、明汯投资、衍复投资,管理规模均为600亿元~700亿元。今年以来,明汯投资和衍复投资保持稳定的发行节奏,分别备案了16只、17只产品,九坤投资则在3月底备案了3只产品。只有幻方量化尚未开放募资,该公司上一次新备案产品还要追溯至2023年。

  规模扩张最快的量化机构当属宽德投资,该公司今年以来已备案发行了76只产品,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产品发行产品“一哥”。目前,宽德投资没有透露最新的管理规模,但有渠道人士预估应该接近600亿元,很有可能冲击传统的“四大天王”座次。

  此外,今年一季度,量派投资和茂源量化的规模也已从150亿元~200亿元区间,升至200亿元~300亿元区间。其中,量派投资今年备案了32只产品,茂源量化备案了21只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量派投资业绩表现出色,规模实现季度两连升。在去年中性策略遭考验时,量派投资是为数不多实现逆市扩张的私募之一,该公司中性策略规模目前就有近百亿元。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当前量化私募行业整体管理规模尚未回到前期高点,全行业规模仍较历史高点存在约30%的差距,绝对额约在1万亿元上方,具体数值因统计口径不同而稍有差异。某百亿量化私募的市场总监表示:“这种未饱和状态,反而形成了良性竞争环境,超额收益的衰减速度明显慢于2021年的行业狂飙期。”

  渠道力推

  来自产品渠道的力推,也是量化私募实现这一轮复苏的重要一环。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当前各大渠道均在主推量化产品,量化产品的发行量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私募备案榜前列。朝阳永续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在备案量前十的百亿私募中,量化机构占据七席。

  多个渠道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量化策略产品的销售比较受追捧,主要原因是量化的赚钱效应更强。

  “一方面,今年以来整个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小票强于大票’的行情,小票的超额收益更好,很多量化产品因此表现出色,比如明汯、宽德等机构的全市场选股策略,更受客户认可;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吸引力不佳,债券市场自8月以后收益率降至2%,不少投资者都赎回资金转向权益类产品,其中大部分都配置了量化。”某渠道负责人说。

  深圳某头部券商的一家营业部负责人称:“2021年,我们在A股高点帮助客户配置了主观私募、公募基金以及量化产品,4年后发现主观产品和公募基金仍在亏钱,只有量化产品是赚钱的。在资产配置方面,拉长时间来看,量化产品有更好的超额安全垫,不少客户也逐渐认可量化方法论的有效性。”

  上海某头部量化私募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量化私募的复苏动能主要来自三个维度:首先是市场环境改善,日均万亿元的成交量为策略运行提供了充足流动性;其次是监管环境的边际改善,专业化的监管框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预期;最后是管理人能力迭代,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后,策略迭代速度与风控体系明显优化。

  行业转型

  在遭遇多轮超额收益回撤的挑战后,量化私募也在反思中前行,行业发展逐步从粗放扩张转向了结构优化。

  针对客户风险偏好分层,头部机构加速完善了产品线布局。以明汯投资为例,该公司搭建了低、中、高三种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其中,高风险产品线走量化多头的极简路线,包括全市场选股、股票精选系列等;中风险产品线包括均衡和精选CTA系列,低风险产品线则包括多策略对冲和中性系列。

  “我们不再追求单一策略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产品组合实现投资者结构优化。”上海某量化私募CEO透露,新发产品严格执行渠道错峰发行策略,避免资金集中进出对策略造成扰动,精细化运营也使得去年以来公司的客户留存率提升了20%。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几家头部量化私募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投资者结构优化,而非大规模扩张。

  多家量化机构的人士指出,未来,量化行业的竞争将聚焦三个维度:首先是策略迭代能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渗透下,传统多因子模型面临升级压力;其次是资金端精细化管理,包括客户适当性匹配、申赎节奏调控等;最后是合规治理能力,随着监管科技的发展,针对交易行为的监控将更趋严格。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