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式上做减法、效能上做加法 环保督察减负不减压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贯彻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和各项决策部署,结合督察工作实际和基层诉求,通过在形式上做减法、效能上做加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增强群众获得感。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温英民介绍,督察工作全面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督察工作安排、细化工作要求,切实做到减负不减压。
为完善制度机制,督察工作印发实施《关于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明确8方面具体措施。其中包括严格会议管理,要求督察进驻动员会、情况介绍会安排一切从简,一律取消其他无关会议;减少资料调阅,要求各督察组进一步提高资料调阅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同时,督察还在减少个别谈话对象、减少服务保障、简化现场陪同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比如,规定督察对象在督察组驻地只留不超过3名同志负责协调联络,严禁在驻地日常陪餐;现场检查时仅请主责部门安排1人至2人在具体点位上介绍情况,其他人员谢绝陪同。有的省份负责同志表示,督察把减负细化到督察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减负减出了高效率、减出了新气象。
在督察进驻前,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致函被督察对象,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简化督察接待安排,减轻基层负担。有关要求同步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督察进驻动员时,督察组组长、副组长亮明态度,专门讲清楚为基层减负的有关安排,明确提出简化督察接待保障,杜绝层层陪同等要求。在第一次组内会议上,各督察组组织全组同志认真学习党中央部署要求,强调把为基层减负各项要求作为铁规矩、硬杠杠。
不少地方和中央企业干部认为,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更专注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办理群众信访件。有干部反映,现在督察组自行安排调研点位和路线,不用陪同和陪餐,他们能真正和督察组同题共答,把问题解决好。
为确保减负要求落实落地,督察组组长、副组长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在保障、陪同、谈话等环节严格把关,并通过培训和党员大会开展提醒教育,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确保督察工作纪律严明、风清气正。
实践证明,减负并不减效。资料数量减下去,督察效能提上来,减少陪同人员和资料调阅后,督察组有更多时间深入现场,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不少督察人员表示,减负倒逼督察组加大对问题线索的梳理研究力度,提升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