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银行业支持民营经济需协同发力

银行业支持民营经济需协同发力

  作者: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在京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我们看到,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为新形势下金融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众所周知,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银行业机构高效服务民营经济,既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也是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环节,更是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加自身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来源。

  《倡议书》指出应“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应该说从规模来看,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增长迅速,如根据金监总局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速9.0%,较各项贷款增速高0.8个百分点。我们看到,由于企业运营需要稳定供应的资金,企业续贷则对于帮助企业维持资金链稳定、实现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较弱,在发展中可能面临续贷的难题,从而影响持续发展能力。对此,《倡议书》抓住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痛点之一,有助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此外,《倡议书》在强调产品创新时,重点指出要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务。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同时,截至2024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批复建设12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备案的各类创新主体超19.3万家,其中75%以上为民营企业。由此看到,民营企业正在加快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事实上,银行业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这项重点工作时,亟待突破的着眼点就是如何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倡议书》围绕相关焦点难点问题,也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554.23万户、个体工商户12532.25万户。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主体还是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对于大型民营企业来说,通常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相对较强,获得金融资源支持的能力也相对更突出。但对于大量中小微企业来说,则面临传统的融资压力挑战。鉴于此,《倡议书》尤其强调应“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便利度”。事实上,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关键也在于服务好中小民营企业,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诸多指标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但仍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对此,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匹配度,避免过于强调规模的片面增长。《倡议书》特别提到“有效提升民营企业授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合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避免出现过度融资,推动民营企业稳健发展”,也充分体现出落实中央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还需强调的是,银行业服务民营企业并不能只关注供给侧单向维度,也需从提升民营企业自身能力出发来着力。因为在实践中,货币与信贷供给畅通的难点已经不在于供给侧,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下,逐渐转向企业与项目的需求侧。对此,《倡议书》指出应“帮助民营企业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恰恰抓住了新时期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环节,也有助于把视野拓宽到民营企业融资之外,致力于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与资源统筹能力,努力为民营企业提高金融“有效需求”。

  综合看,《倡议书》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方向与政策重点,另一方面基于行业实际深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痛点,有助于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各类非银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实现协同发力、多方共赢。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