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课题组赴天津调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课题组赴天津调研

  财经4月11日讯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走进天津,在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室举行“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暨私域直播行业合规”调研行动。此次调研汇聚了政产学研多方知名专家学者。


    【图注:2025年4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课题组走进天津,在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室举行调研行动】

  “个人经济体”由个人经济体理论创始人王万军于2023年提出,“个体利用数字平台资源,通过去中心化组织形式,以自身为中心组织生产活动并创造经济价值的新型经济组织形态。”这个定义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重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新个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社交商务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讨论。

  2024年12月18日,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开题会暨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第一次研讨会,随后于今年3月开始展开全国系列调研行动,旨在通过深入调研、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持续挖掘、研究、提升个人经济体的直接价值及衍生价值,并深度解码数字经济时代个人经济体发展的创新模式与监管路径,不断助力个人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

  在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举行的调研研讨会上,常修泽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个人经济体的洞察,深度阐述了个人经济体的三大特征,并就他的“穷人不能再穷,富人不必出走,中等收入群体必须扩大”(以下简称“三合”与王万军提出的“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让前行者更行”(以下简称“三让”的呼应关系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常修泽教授认为,“个人经济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共生价值,是实现社会共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是个人经济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王万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个人经济体之前的研究,关注的是个人和企业平台的发展。常教授将研究上升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层面,是一次大的飞跃。”

  课题组专家还走进全球化个人经济体创业平台和治友德和私域直播企业农垦享购等企业调研,研讨平台赋能个人经济体的创新实践。

  常修泽:“个人经济体”三大特征及社会共生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在演讲中强调,个人经济体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组织形态,是实现社会共生的重要路径。他以杭州创新型民营企业为例,指出开源、共享的数字技术平台打破了传统垄断,使创新“平民化”,为普通人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普惠路径。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正推动社会从“商品市场化”向“要素市场化”深化,劳动、数据、知识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成为释放个人经济体潜力的关键。

  常修泽教授十分认可个人经济体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态”的提法,并认为与他2013年在《包容性改革论》一书提出的“超限制新人”概念有密切关系。他指出:“个人经济体”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条件下,以“数字平台”为支撑,以个人为中心“独领风骚”,孕育“超限制新人”(“超越”旧式条条框框“限制”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态,具备三维特征。这类群体依托数字平台实现“独领风骚”,但其持续成长亟需制度环境支持,尤其是要素市场化改革与产权制度创新。

  常修泽提出,个人经济体需服务于“共生型社会”建设:通过电商直播、非遗产品数字化赋能低收入群体,避免“穷人更穷”;优化营商环境留住财富创造者,防止“富人出走”;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路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王万军:个人经济体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自主富裕”

  课题组执行组长、南京大学社交商务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实验室执行主任王万军围绕“个人经济体”研究的发展路径及其社会共生价值,系统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个人经济体发展的底层逻辑与未来图景。

  王万军强调,新质生产力时代下,数字技术重构了生产要素的配置逻辑。个人能以极低的边际成本获得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突破传统资源边界,这是这个时代红利的底层逻辑。时代红利不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普通人应该有平等享用的权利。普通人成为个人经济体的可行路径在于选择具备数字蜂巢赋能模型的平台,通过系统化支持体系降低创业门槛,实现可规模化复制。

  针对接下来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王万军提出个人经济体研究需与社会共生理论深度互鉴。“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让前行者更行”的发展愿景与常修泽教授“穷人不能再穷,富人不必出走,中等收入群体必须扩大”的发展观二者互为呼应:个人经济体通过数字平台打破资源垄断,为“超限制新人”提供成长空间;而社会共生理论强调的多元主体协同,则为个人经济体注入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内核。两者的结合,个人经济体研究向社会共生理论要高度,社会共生理论向个人经济体研究要速度,可探索出数字化时代个体发展与社会共生的协同发展路径。

  打造全球化个人经济体创业平台

  和治友德韩金明:构建公平共生的和美世界

  此次座谈会上,作为中国健康产业全球化标杆的和治友德作为典型企业代表受邀参加。课题组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理事、天津和治友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金明在会上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赋能个人经济体的创新实践与战略价值。

  


  【图注:课题组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理事、天津和治友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金明在调研活动中分享打造全球化个人经济体创业平台的创新实践与战略价值】

  全球单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加剧,和治友德以“化整为零、藏商于民”的创新模式,打造全球化个人经济体创业平台,其意义深远。

  韩金明认为,个人经济体可以促进社会共生;而社会共生要实现的是和美世界。作为致力于打造全球化个人经济体创业赋能平台的企业家,他认为,“不仅仅是中国需要,在全球经济都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全球都需要个人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中国企业在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全球化实践,可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培育个人经济体、缩小贫富差距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他认为,个人经济体不仅是技术赋能的产物,更是全球化与数字化的系统性机遇,平台经济打破传统企业边界,使个体从“组织依附者”转向“价值共创者”,驱动资源配置效率跃升与社会财富普惠增长。企业需通过技术平权、六维创业赋能模式(文化、科技、产品、品牌、渠道、服务消除资源壁垒,帮助全球个体实现从“被动富裕”到“主动创富”的跨越。个人经济体的社会共生价值正催生更具韧性与包容性的社会结构,未来应深化“开放共享协同”理念,推动个体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关键节点,加速构建“效率与公平共生”的和美世界。

  政产学研共探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路径——

  要素改革、监管创新与价值创造

  课题组副组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原一级巡视员刘敏指出,个人经济体作为数字经济新兴形态,具有数字技术依赖性强、平台依存度高等特点,其主体形式与传统个体工商户存在显著差异。她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借鉴电商、直播等新业态监管经验,采用“宽容审慎”原则,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为个人经济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漆云兰强调,个人经济体对高质量发展具有经济、社会、环境三重价值:头部私域直播创造百亿交易规模,降低流通成本;灵活就业缓解失业压力;数字技术优化效率助力低碳发展。针对立法滞后、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她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法规、建立职业资质认证体系、构建“政府-平台-行业”协同治理机制等建议。

  课题组专家、中国产权协会原党委副书记何亚斌聚焦要素市场化改革,呼吁以十九大“双重点”(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化为方向,推动土地、数据等七大要素协同改革。他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将工作重心从商品市场转向要素市场,并参考《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大纲》指导实践,同时保障个人经济体公平获取要素资源的权利。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监管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理事长徐华锋认为,私域直播等新模式正催生新型个人经济体生态。他建议建立数字留痕追溯机制强化监管,并通过品牌责任反哺、健康科普传播提升行业信任度。此外,倡导龙头企业开放资源,培育兼具专业与合规意识的市场主体,构建“每个经济体都是健康传播节点”的良性生态。

  课题组专家、原青海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卫新华提出三点见解:一是需加强“个人经济体”理论与实践互动,梳理直播、健康管理等领域的资质与许可共性规范;二是数字技术将深度重塑业态,如“无人货运”“AI服务终端”等技术可突破传统经营限制,实现产供销全链条革新;三是平台需针对不同领域设计服务标准,如流量转化、服务价值评估等,通过“技术 平台”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永强认为,个人经济体在广义层面体现为全民通过数字平台拓展收入来源的普遍趋势,如斜杠青年、知识付费等模式,反映个体应对经济压力、改善生活的现实需求;狭义层面则聚焦专业化个体经营者,需强化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重视价值创造、知识产权保护及收益分配机制建设。对于如何促进发展,建议关注多样化个人经济体的现象,并谨慎对待监管,提倡服务导向而非单纯管理;其次,从个人经济体角度研究其商业模式,包括如何创造、传递、保护及分配价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服务帮助个人经济体成长,并适应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天津农垦享购执行董事白松结合企业实践,指出私域直播不仅是消费新引擎,更是助农重要渠道,通过“直播 助农”模式可低成本对接偏远地区农产品与市场。他建议完善产品质量溯源机制,推行“24小时消费冷静期”等权益保护措施;对主播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在健康、医疗等领域设置专业资质门槛,期待政策引导建立更清晰行业规范。


    【图注:2025年4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课题组走进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调研行动与会人士】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