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加速技术突围 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技术壁垒高筑的背景下,科创板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突破国际市场困局。从芯片设计到生物医药,从高端装备到新能源,一批科创板公司以技术输出直面贸易挑战,以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成为竞逐国际价值链上游的先锋力量。
技术输出打破贸易壁垒
面对贸易壁垒,科创板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将“中国方案”推向全球,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在半导体IP领域,芯原股份是国内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IP供应商,其全球领先的神经网络处理器IP(NPU IP已被82家客户的142款AI类芯片采用,集成该IP的AI类芯片出货量超1亿颗。公司的图形处理器IP(GPU IP也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PC等领域,内置公司GPU的客户芯片全球出货量超20亿颗。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在这一领域,联影医疗打破跨国巨头的市场垄断,为国产设备贴上行业首款、国产首款、世界首创标签,部分设备已实现与跨国巨头并跑或领跑。公司研制的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已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同时具备NMPA、FDA以及CE许可的全身人体临床超高场磁共振设备。
与此同时,中国智能制造正以创新驱动和技术突破为核心,引领全球制造业变革。当前,国产工业AI龙头中控技术构建了覆盖50个国家的全球化网络。2024年,中控技术海外业务获多项突破,公司在沙特中标全球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控制系统,为瑞士Holcim交付首套无线温振监测系统,在瑞典实现通用控制系统Nyx海外首单突破,用中国智造方案改写国际竞争格局。
内外兼修抵御贸易风险
面对地缘政治波动,科创板企业通过产能出海、市场分散、资本整合提升产业链韧性,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在光伏领域,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分列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第一、第四和第七,全球每8块光伏组件中,就有1块来自晶科能源。同时,光伏出海逐渐由“全球卖”向“全球造”转变。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天合光能表示,公司的印尼合资TOPCon电池组件工厂不受东南亚四国“双反”的影响,且本次已公布拟新增税率中印尼税率相对较低,印尼工厂具备相对竞争优势。晶科能源表示,公司客户已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对海外优质资产的并购,正成为科创板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之一。2024年以来,多家科创板公司将并购目标瞄准英美、韩国等地的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核心资产,通过整合先进技术、产品及渠道等关键资源,助力企业弯道超车。
中望软件收购英国商业流体仿真软件开发商CHAM公司后进行技术融合,在2024年正式发布第一款中望流体仿真软件并初步实现商业化。希荻微收购韩国上市芯片企业Zinitix 30.91%股权并实现控股,与Zinitix的50多个全球客户关系、159项知识产权成功对接,有望在手机及智能穿戴领域实现协同。
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
在全球化和技术竞争深化的背景下,标准制定权已成为经济利益和规则话语权的争夺焦点。科创板公司正通过“技术突破—标准输出—产业协同”的路径,逐步从国际标准的“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集成电路领域,澜起科技在内存接口芯片这一具有高准入门槛的领域,牵头制定DDR5 RCD及MDB芯片国际标准,推动中国“芯”加速崛起。
先进轨交领域,时代电气先后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0项,巩固先进轨交的优势地位;电力装备领域,西高院参与40余项国际标准制定,包括3项首次由中国主导制定的绝缘子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支持我国电力装备行业接轨国际。
生命健康领域,10家科创板药企将产品专利以License-out形式授权给境外医药企业,相关交易合计18笔,已披露的交易总额合计为165亿美元。其中,百利天恒将在研新药BL-B01D1权益授予百时美施贵宝,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一举创造国内ADC类药物出海交易新纪录。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授权给Coherus公司以后,已在美国获批鼻咽癌适应症。公司表示,特瑞普利单抗成为美国首款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