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从“技术移植”到“中国定义” 多家跨国企业扎根本土创新 “加码”投资中国

从“技术移植”到“中国定义” 多家跨国企业扎根本土创新 “加码”投资中国

  2025上海车展4月23日开幕,为期十天,4月27日开始是公众日。车展是全球车企展示智能化、电动化的重要舞台。记者发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多家跨国车企仍然将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市场的战略重心,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车展期间,日本丰田汽车的重磅消息接连不断。不仅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设立旗下品牌雷克萨斯独资工厂。同时宣布首次在全球采用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首次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新产品。

  在供应链与零部件展区,这家法国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国际车展成为他们全年唯一参与的重大展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将采用本土化战略,助力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长和转型,把在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全球市场。专家表示,从这届上海国际车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从“走进中国”变为“融入中国”。当全球技术遇见中国需求,当跨国企业扎根本土创新,这样的双向奔赴,正在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全新发展中,来自德国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德汽车产业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在宝马展台,由宝马上海研发团队主导设计的超感智能座舱首次在亚洲亮相,带来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据了解,这项新技术将于今年底实现量产,并反向输送至欧洲工厂。

  德国大众汽车则集中展示了他们“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的首批成果,展示了历史上最多数量的新能源车型。奥迪与上汽的合作有了新进展,不仅展示了专为中国路况设计的全新底盘,同时联合上汽开发了全新智能化平台。

  除了整车企业外,来自德国的零部件企业——博世集团也选择将最新产品放在中国进行首发,并与国内多家企业签署合作。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德汽车产业优势互补

  车展上,记者遇到了去年也参加北京国际车展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她表示,中国与德国的汽车产业合作之所以更加紧密,主要原因是双方产业上的优势互补。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告诉记者,现阶段,中德车企的合作更加向纵深发展,不仅德国企业从中国消费者角度考虑,开发大量的创新技术,中国车企也更加深入地理解欧洲客户。

  穆希雅还告诉记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车企以及供应商进入德国市场,共同推动中德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

  海外人士如何看全球汽车工业未来

  不仅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的表态,在车展现场,记者也同时采访了多位海外人士,在当今全球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他们是如何看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变化呢?

  有海外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有的国家在设置贸易壁垒,但这并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进程。

  多家整车企业也针对目前全球复杂的经济形势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来自澳大利亚的汽车经销商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车企提供的插电混动车型受到欢迎,在过去五年里,中国为澳大利亚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也从不足2%增长到近20%。

  来自法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多次来到中国,他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和欧洲更应该携手共同面对全球汽车工业的新变化,中国可以在欧洲建立合资工厂,提供技术、产品等。法国前总理也对记者表示,当今世界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球更应建立良好平衡的合作机制,互利共赢。他说:“我坚决不认同关税升级的做法。我相信合作才是根本之道,更是欧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当今世界充斥着各种紧张局势。而化解这些紧张局势的唯一途径,就是深化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