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跑起来”

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跑起来”

  “机器人跑马拉松有什么用?”

  “至少有这么多媒体关注到我们的机器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帮助。”在近日无锡举办的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期间,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清都对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近期长三角多地陆续召开人形机器人相关活动,相关产业链、产业联盟及产业园区正蓬勃发展。

  产业链迈入发展快车道

  无锡市首个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区——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将于今年12月投入使用,目前已有外骨骼机器人、管网运维机器人、清扫机器人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落地。

  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招商负责人李旻晖介绍,该产业园由惠山国控集团和钱桥街道共同打造,目前已有约60%的入驻率。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企业初期在写字楼办公、研发和组装,随着订单需求增长到几十至上百台时,就需要更适合组装制造的空间。“相较于去年,今年企业的融资额将至少翻倍,估值将随之提高,量产需求也将有所增长。”李旻晖说。

  随着机器人量产的提升,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也迎来了机遇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表示,无锡是最早提出智能感知的城市之一,传感技术的发展对灵巧手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在人形机器人和灵巧手上布置更多的传感器,才能更加智能。

  丁汉表示,人形机器人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零部件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减速器、空心杯电机、丝杠、传感器等领域。“目前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你追我赶,未来长三角和珠三角会出现大量的机器人零部件厂商,伴随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这些零部件产业也会快速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赴会企业中,不少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例如来自无锡的天奇股份、来自宁波的双林股份。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人士向记者介绍,当前国内机器人技术的加工技术和自锁功能较为先进,而这些技术与汽车零部件加工中的精度、热处理和材料硬度等有相通之处。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厂,都在向机器人方向发展,以应对未来人工短缺和成本压力。据他介绍,目前一些机器人已在4S门店用于迎宾、递水和介绍车辆。在部分工厂中,机器人也用于搬运和处理重型物品,进行演示示范。

  在热潮与困境间寻找破局之道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呈井喷式发展、资本热潮与技术迭代共振的当下,更需要理性思考。当前,从实验室原型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转化链条中,技术瓶颈、成本控制、市场培育等现实因素,亟待系统性破局方案。

  一位机器人企业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人形机器人面临两大根本问题——续航能力和安全性。续航问题是当前所有公司都面临的挑战,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机功率密度的物理极限尚未被突破,导致续航能力普遍较短。安全性问题同样严峻,尤其是在公共场景应用时,如果AI出现失误或“跑飞”,或将难以保障人身安全。

  “灵巧手进行灵巧操作是机器人执行复杂精细任务的关键瓶颈。”丁汉表示,“目前国内灵巧手的企业非常多,但未来会面临多模态感知能力的问题,比如如何对灵巧手的设计,包括自由度、负载能力、感知精细以及灵巧手的控制、多指协同、动力学模型等。受限于硬件设计和控制算法,目前灵巧手的精细操作能力还比较缺乏。”

  在李清都看来,技术一开始可能达不到应用场景的要求,需要政府或公共投入来推动应用场景开放。通过应用场景试错、采集数据并不断改进,技术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