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物流“快跑”消费“火热” 中国经济稳步向前引擎足
4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一季度物流运行数据。一季度,物流运行开局稳中向好,需求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即物流运行中的实物价值量总和为91万亿元,同比增长5.7%,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物流需求结构整体改善,新引擎拉动作用逐步显现。一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9%,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超过八成,仍是物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介绍,工业品当中高技术制造,特别是围绕着新动能板块,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光伏器件等这些板块的工业产品物流需求增速比较快。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相关物流需求持续向好。一季度,工业品物流领域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分别增长9.4%、4.1%;民生消费领域的通信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分别增长26.9%、19.3%和18.1%。
另外,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兴电商模式发展势头不减。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7%,比1—2月份提升0.7个百分点。
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系副主任彭春介绍,新业态持续发力,带动了物流需求稳步提升。城乡物流网络更加完善,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巨大潜力。
物流企业业务增长稳定 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在相关政策带动下,2025年一季度,我国物流业业务收入增势较为稳定,同时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一季度,重点调查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比1—2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在业务推进的同时,多数领域企业通过智能化手段、管理升级等措施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一季度,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比1—2月份下降0.5元,收入利润率水平仍保持在3%左右,基本稳定。
专家表示,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叠加国内结构转型迫切均对物流发展提出挑战。物流微观主体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数量庞大的中小物流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资金周转压力依然较大。下阶段,要加力落实好各项物流相关政策,优化物流企业营商环境,扎实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