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增长引擎 上市公司年报勾勒中国经济“向新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增长引擎 上市公司年报勾勒中国经济“向新力”

  苦练内功强本领、蓄力扬帆正当时。截至4月29日19时,记者梳理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发现,作为国民经济“排头兵”的上市公司,正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驱动转型的核心力量,为中国经济向新向智向未来注入澎湃势能。

  “当前头部企业向AI、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倾斜,有利于加快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发展比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形成‘老青幼’的产业结构梯度,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向记者表示。

  释放增长动能

  张鹏表示,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微观主体和资本市场变化的风向标,其业绩表现直接反映行业景气度、技术变迁和宏观经济变化,为研判经济增长现实情况和未来趋势变化提供重要的微观证据。

  截至4月29日晚7时,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已发布的2024年年报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势态良好,成为A股业绩新增长极。

  Wind数据统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200家企业的2024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全部已披露企业中的约52%;339家企业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28家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在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中,智微智能、江波龙、英力股份、远航精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100%。人工智能产业中,海天瑞声、倍轻松、杰美特、微创光电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电子核心产业中,思特威、生益电子、德明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0%。

  智微智能的智算业务在2024年快速增长,毛利率为81.89%,成为该公司新增创收板块。受益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发展,2024年海天瑞声的智能语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六成,驱动公司收入增长,同时,境外业务扩张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人工智能龙头公司科大讯飞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AI大模型广泛应用支撑科大讯飞业务扩张,讯飞星火大模型已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合作,覆盖300多个应用场景。

  寒武纪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并且盈利趋势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营业收入达11.11亿元,同比大增42倍,归母净利润为3.55亿元。

  在291家已经披露2024年年报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共有135家企业在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7家企业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89家企业维持了研发费用的同比增加。

  新材料产业已披露年报的285家企业中,131家企业2024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部分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强劲。明志科技、志特新材、大地熊、南亚新材、光智科技等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生物医药产业265家企业中,12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164家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40家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新能源产业方面,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企业面临营收压力,但其中绝大多数企业仍加大研发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业绩较为亮眼。其中比亚迪2024年实现营收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实现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40%,市占率提升至33.2%。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规模同比减少9.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1%,其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的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37.9%、36.5%。

  技术迁移开辟新赛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不断催生颠覆性的新科技、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上市公司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产品“含新量”,夯实行业竞争“护城河”,另一方面,积极布局开拓新赛道,着力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人形机器人正成为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力储备的“第二增长曲线”,不少上市公司正加速构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能。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精锻科技、祥鑫科技、五洲新春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战略合作、项目投资等方式切入关节模组、丝杠等核心领域,累计投资超百亿元。

  夏厦精密董秘张波杰向记者表示,“我们高度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并将其定位为公司未来核心增长方向之一。”目前,公司已通过IPO募投项目加速布局工业机器人新结构减速器研发及产业化。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不少上市公司嗅到业务版图跃迁的新机遇。2024年中科星图提出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跃迁的战略,通过“向天补强、向空发展、空天一体、以云为本”,持续推进空天信息生态化建设。2024年,中科星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7亿元,同比增长29.49%;实现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2.67%,总资产由60.29亿元提升至82.89亿元,同比增长37.49%。

  量子信息,作为还未完全商业化的未来产业,需要长期主义耐心投入。中国电信一直把发展量子科技作为集团战略的重要内容,2024年,通过全资子公司中电信量子集团正式控股国盾量子,在量子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深度整合和自主掌控。

  中国电信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史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虽然目前量子信息产业看起来有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多颠覆性的可能,“我们认为这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非常好的抓手,通过积极布局‘量子 ’,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比如将量子技术应用到通信基础设施之中,加速量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布局多元化市场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年报记者发现,多元化产能和多元化市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分散风险、打破“内卷”的重要战略选择。

  蓝思科技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公司通过增资泰国蓝思,进一步深化了全球化布局。此外,公司在越南的生产基地也在建设中。通过全球化供应链布局,蓝思科技拓展了国际市场,2024年国外销售占比58.63%,实现营业收入409.78亿元,同比增长11.33%。公司与苹果、三星、华为、特斯拉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中际旭创2024年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6.81%,如何应对关税政策变动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在2025年工作规划中,中际旭创表示,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算力中心建设的浪潮和行业契机,进一步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提升国内市场占比。2024年,中际旭创来自境内市场收入31.46亿元,同比增长91.32%。

  “公司非常看重国内市场需求快速成长的机会,设立了专门的子公司负责国内市场开拓,提供客户所需方案。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受到国内客户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视,预计2025年国内订单和收入都会有所增长。”中际旭创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王军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