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各地推进不动产权证书办理

“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各地推进不动产权证书办理

  “有恒产者有恒心”,“小红本”承载“大民生”。看似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居梦”、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更是老百姓心里最踏实的“定心丸”。

  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以来,登记的规范化、便利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业务链条长,过往一些项目在审批、建设、竣工、交易、监管等前端环节不衔接、不规范,导致部分房屋登记要件缺失,无法登记办证。

  5月15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座谈会,介绍各地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表示,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自然资源领域的各类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特别是2024年以来,全国共化解长期积压的各类跨部门“硬骨头”问题340多万套,工作进入“快车道”,成效显著。

  胡善顺介绍,针对用地手续不完善、开发主体灭失、房地信息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2021年自然资源部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分类施策,打通问题化解路径。全国省(区、市、市(州、县(区各级纷纷出台化解政策文件,为问题化解提供政策保障。各地用“绣花功夫”全面摸排问题,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到户台账,实行责任到人、挂号销账。同时,各地采取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实地调研督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举办视频培训等方式,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人民群众需求在哪里,登记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胡善顺表示,自然资源部门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提升登记信息查询便利度;创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各管理环节闭合监管,防范新的问题发生;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拓展预告登记覆盖面,从源头上防范商品房“一房二卖”“先卖后抵”等风险。

  “过去群众手握钥匙却拿不到‘红本本儿’,资产流转难、上学落户难,成了压在群众心里的‘大石头’。”胡善顺说,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扛起群众“心上事”,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累计惠及5000多万群众,重大财产权得到了有效保护,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迎刃而解,让“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胡善顺介绍,通过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原来无法交易的房屋可以进入市场,顺畅进行交易和抵押融资,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有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全国近2100个区县共办理“带押过户”业务50.7万笔,累计涉及卖方抵押金额6400多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交易成本,为银行等金融业机构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保障。

  据悉,从试点到推广,“交房即交证”改革改变了“先交钱、再交房、后办证”的传统模式。全国22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覆盖9万多个项目的800万多套房屋,1800多万群众在领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

  胡善顺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强化政策供给,持续指导地方因地制宜运用好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日常化解和防范新增问题的长效机制,大力纵深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全力以赴办好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