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成势 “中国制造”以全产业链优势稳稳“守”住全球市场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拥有13000多家箱包皮具生产企业和63000多家与此相关的个体工商户,年产箱包超过7亿只,占据着欧美大众箱包市场超过60%的份额。在美国加征关税、外贸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这些箱包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72小时出样品、7天就可以出货,这样的效率对狮岭镇的箱包制造企业来说是标配。但遭遇美国加征关税后,现在握着订单的梁伟正在让这样的“狮岭速度”先暂时放缓一下节奏。
和达皮具70%的出口份额都集中在美国市场,除了大客户的订单之外,此前,公司在亚马逊和TikTok等美国电商平台的销售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联合声明公布后,虽然中美关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但美线运输价格上涨,现在一个包平均要增加4—6美元不等的成本,梁伟决定还是将此前存货尽快转向其他市场消化。
长期以来,企业的产品在美国电商平台畅销的主力款型赢在了性价比,梁伟和美国客户的订单也赢在了皮具质量和数量的持续稳定输出。但眼下在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下,这些优势今后还能不能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品牌出海 不再为他人做嫁衣
除了打理商会的工作,宋文明和妻子余苏珍也经营着一家皮具企业。从公司创立之初,夫妻俩就一边依托为国际品牌代工积累经验和实力,一边从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品牌。
提前布局、培育品牌。经过20多年的沉淀和转型,目前,企业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客户群体,打造的多个品牌不仅远销北美、欧洲、亚洲以及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开设了60多家自营专卖店。余苏珍表示:“品牌是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也是自己的,供应链自己有一部分,合作的核心供应链、外围供应链也等于自己一样的,这样的话,应对危机就相对灵活一点,不是说要等着你的订单做,也想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还是国家综合能力给我们的底气。”
“市场采购”助力小微商户抗压
目前,广州花都狮岭镇建有5大专业批发市场、7大工业园区,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是国内外箱包皮具行业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与巨大的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还有广州在箱包皮具贸易方面的优势,尤其是一些外贸政策的持续发力,为更多的中小微商户提升抗风险能力提供了支持。
初夏的广州,一场又一场的外贸优品推介会正在努力地为企业链接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作为专业市场的赛道,连续举办多年的广州国际皮具箱包采购节,在今年对冲美国关税的背景下,也在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要练好内功,产品质量好、品质优,就不用发愁没有市场,还有更广阔的蓝海。”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彦川表示。
采购节的主办方中 港皮具城,汇聚着600多家箱包皮具的原创设计品牌。2013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并在义乌试点,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行业也被纳入到试点范围,花都皮具也受益其中。
今年前四个月,广州市场采购逆势增长,出口达到了32.9亿元,同比增长了66.5%。温必闳,是被广州海关引进中 港皮具城,提供外贸综合服务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市场采购 外贸综合服务”的“组合拳”讲究的是快速、有效、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提高小微商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把控市场的能力。
因为市场采购搭建了国际化的商贸对接平台,扎根在中 港皮具城的小微商户们就可以专注地提升原创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接受采访的商家称:“现在很多国外的客户找到我们,我们给客户提供设计稿,给客户提供设计理念。像这一款产品,现在在美国本土非常火,不要很繁琐,一按一开马上能拿到电脑。包括我们后面这些功能,正常喝的咖啡杯包括一些水杯都能放得下,平时用完之后还可以把手机靠在上面追追剧,挺好的。在轻工业这个领域,我们可以说是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