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管理持续优化助力宏观经济向好发展
“稳预期”“改善社会预期”“稳定社会心理预期”“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可操作可落地可预期”……近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预期”成为金融监管部门“一把手”口中的高频词汇。实际上,自9月24日以来,不同监管部门频频提到了预期管理的相关表述。
预期管理是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以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我国古代就有预期管理的成语故事,如望梅止渴、朝三暮四。进入现代社会,上世纪70年代,预期管理理论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也越来越关注社会预期的变化。2021年至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时,分别提到了“预期转弱”“预期转弱”“预期偏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这些提法都说明,近几年“预期”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预期管理的重要性持续凸显。
事实上,近几年政策面在持续优化预期管理。例如,近期相关部门“一把手”在发布、解释重大政策时,无不积极引导、呵护市场预期,这些积极的举措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总之,预期管理持续优化将进一步助力宏观经济向好发展,这背后有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预期管理优化有助于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恰当及时的预期管理,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多重积极影响。以近期一揽子政策为例,从企业层面看,增量政策释放出的稳增长信号,修复了企业预期,有助于实体企业提升生产、研发、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近期降准、降息等支持性货币政策,营造出了宽松、低成本的融资环境,有利于实体企业优化中长期财务安排,降低债务负担和财务风险,改善市场消费预期。
其次,预期管理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性。
预期管理对资本市场亦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有效的预期管理,监管机构可以迅速提振市场信心。例如,近期监管部门制定了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货币工具,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态,相关货币工具“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有效地改善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预期管理有助于防范化解风险,通过提前沟通和引导,监管机构可以减少市场的过度反应和波动,避免恐慌情绪蔓延。整体来看,资本市场高度敏感,会对各种政策和因素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和定价。良好的预期管理,有助于阻断资本市场预期转弱与市场走弱的负向循环,实现投融资平衡,提升市场稳定性,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再者,预期管理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加快复苏。
预期管理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对房价、房地产投资、消费等维度产生多重影响。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外,近期有关部门出台了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改善楼市预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住建部披露的信息显示,10月份以来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全线回稳。
总之,预期会影响价格,价格会影响资本流向,资本流向会影响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本轮政策对社会预期的有效管理,对促进经济金融中长期平稳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预期管理在未来能发挥更大作用,并与其他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