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第四届能源转换与经济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

第四届能源转换与经济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

  来源:中国能源

  能源产业既是国民经济和民生保障的“压舱石”,又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2024年,我国能源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从风力发电到光伏电板再到氢能供应,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数智化水平不断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关键技术的突破是重点。


  12月14—15日,第四届能源转换与经济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经研院”联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主办,论坛以“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为主题,250余位报告嘉宾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组织了30场特邀专题论坛和10场技术交流论坛,吸引了国内外500余位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索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谭洪江,国网经研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全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国网经研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李敬如主持。

  论坛重点围绕探究电网规划与运行、现代智慧配电网、电力市场与能源经济、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先进输变电技术、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电动汽车和车网互动、储能技术、综合能源系统、能源安全与韧性和“大云物移智链”在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不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谭洪江在致辞中表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心环节,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应对好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下一步,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将继续坚持系统思维,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突破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需要探索的管理模式、政策机制,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国网经研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全在致辞中表示,落实“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场能源电力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涉及能源生产、供应、消费各方面,交织着技术、经济等众多要素,需要不断凝聚社会各方共识,形成能源转型合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规划统筹,开展跨学科攻关,以及加强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要充分运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优势,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分享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报告,报告从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演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时序和形态问题、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科学问题与经济学问题三个角度,提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共同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支撑 “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分享了《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的规模化发展思考和标准体系规划》的报告,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平台,深度融合低碳能源技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实现源端高比例新能源广泛接入、网端资源安全高效灵活配置、荷端多元负荷需求充分满足,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智能灵活特征的电力系统。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分享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新型区域电力系统全要素规划技术初探》报告。鲁宗相指出气候变化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构建考虑时序概率特性的电力电量平衡新原理,源网荷储市场全要素协同是新型区域电力系统优化规划的新技术方向。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所长刘萱分享了《面向科技强国目标的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报告。刘萱从深刻理解科技强国目标提出的历史逻辑和时代意义出发,从我国科技激励机制视角的分析创新环境建设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深化科技评价奖励政策改革的重点应聚焦在人才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设的重点方向。


  国网经研院直流中心主任李明分享了关于《构网型直流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的主旨报告,提出面对孤岛/弱系统和电网“空心化”等问题,直流构网化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有功和无功解耦控制,系统适应性好,但是工程造价高、器件过流能力弱,需要开展常规直流与柔性技术相结合、柔性直流与储能技术相结合的研发,来实现未来直流构网技术的全面提升。


  专题论坛和技术论坛聚焦面向沙戈荒与海上风电大基地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现代智慧配电网、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等新型电力系统重点研究方向分享了诸多研究成果,展望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前沿技术。

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