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迎“开门红” 多只产品提前结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进入2025年,新基金发行市场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下同,截至1月20日记者发稿时,1月新成立基金超50只,合计发行规模近400亿元,还有90多只新基金仍在发行中。此外,1月以来已有近20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还有部分产品因认购火热而启动比例配售。
多只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1月以来,多只新发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认购时间仅有一天。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受到市场热捧的产品启动了比例配售。
1月16日晚,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产品广发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提前结束募集。原定募集期为2025年1月7日至2025年1月17日,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决定将该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2025年1月16日。同日,南方基金旗下产品南方悦享稳健添利债券更是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5年2月28日提前至2025年1月21日,并自2025年1月22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提前结束本次发售。
此前的1月14日,招商基金公告称,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于1月13日开始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1月17日提前至1月13日,该基金认购时间只有一天。同日,还有大成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易方达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长城中证A500指数基金也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发稿,已有17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品类涵盖了股票型、债券型以及QDII等。从募集截止日的提前时间来看,少则一日,多则一个月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部分产品因发行火热而启动比例配售。1月17日晚,华夏基金公告称,截至当日,旗下产品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的公众投资者累计有效认购规模已超过本次公众投资者的初始募集规模上限。基金管理人决定提前结束募集,并按照基金份额发售公告中的相关约定对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采用“全程比例配售”的原则予以确认。
此前,招商基金也公告称,旗下产品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10亿元,截至1月13日,该基金的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和认购费用已超过募集规模上限,将对有效认购申请予以部分确认,基金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48.6%。据了解,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是一只沪新互挂ETF,通过投资境外标的ETF,跟踪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指数。
同样启动比例配售的还有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等产品,其中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募集规模上限为30亿元,南方基金对募集期内的有效认购申请采用“全程比例确认”的方式给予部分确认,基金募集期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为98.7%。
诸多提前结束募集事项显示出新基发行市场的“暖意”。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新基金发行火热,认购资金快速达到目标规模,基金公司选择提前结募以尽快完成资金募集并投入运作;另一方面,部分权益类基金希望在市场回暖时快速建仓,把握投资机会。而提前结束募集还能优化投资管理,避免因募集期过长错过投资时机。
1月新成立基金超50只
数据显示,截至发稿,1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已达到了51只,合计发行份额为394.63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发行份额占比分别为30.42%、2.15%和58.62%,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份额占比相较于2024年12月的18%明显提升。
从具体产品来看,来自博时、南方、华夏、海富通、易方达基金旗下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成为1月成立的热门产品,上述5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的发行规模均在30亿元左右。
此外,当前还有93只基金正在发行中,产品类型涵盖了权益指数基金、债券指数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FOF等多种类型基金。其中,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华安基金等机构旗下至少有3只及以上的产品正在发行。
同时,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的“步伐”依然密集,开年以来已有70只新基金上报。从布局方向来看,科创板相关产品备受青睐,1月13日,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了科创综指ETF,永赢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基金、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格林上证科创板200指数等9只科创板相关基金也纷纷上报。
此外,中证“A系列”产品布局热度依然在延续。浙商汇金中证A500指数基金、摩根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创金合信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博时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博时中证A100ETF等密集上报。
科技成长领域受市场关注
展望2025年,公募机构普遍认为市场将迎来投资新机遇。政策推动下,国内经济基本面企稳,A股估值重回合理区间。投资领域方面,以AI、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新科技领域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受到关注。
“回首2024年,A股整体呈现W型走势,背后的核心驱动在于经济基本面和稳增长政策。展望2025年,在经济基本面企稳修复后,市场或回归大盘价值风格。”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曾豪在2025年投资展望中表示,随着逆周期政策的逐步起效,经济基本面边际回升以及现状改善是大概率事件,在经济基本面企稳修复后,市场可能回归大盘价值风格,沿着内需等主线展开。而在新质生产力 自主可控 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下,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
鹏华基金认为,在增量政策推动下,国内经济有望企稳。经过年初的回调,当前A股估值重回合理区间,而4月将成为估值-业绩转换的重要验证节点。从基本面来看,景气延续的方向仍是首选,同时可对有望困境反转的行业提升关注度。
从估值角度出发,兴证全球基金表示,目前主流宽基指数的十年估值分位均在历史50%分位以下,其中创业板估值分位仅在近十年的16%分位,显示当前指数的估值仍在合理偏低的水平。“随着市场结构的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资本市场创新政策的推出,A股生态已经发生内生性变化。”该机构表示。
具体投资领域方面,方正富邦基金权益研究部行政负责人乔培涛认为,未来重点关注出海、新科技和性价比消费三大投资方向。其中,在新科技领域目前有五大新方向,包括AI、机器人、无人驾驶、低空经济和卫星互联网。其中,AI的硬件投资已经到位,未来可以从下游的应用端寻找投资机会。还有VR领域可能会出现不亚于移动互联网级别的产业革命,相关的投资机会同样不容忽视。此外,在新能源、医药等偏传统的行业,也可以关注新方向、新技术带来的投资机会。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权益投资成长组组长兼资深基金经理郭晨也认为,未来一年甚至若干年,科技将是重要的投资主线。细分来看,半导体、新能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领域精彩纷呈,而核心聚焦点在于AI。在郭晨看来,国产算力正处在从0到1突破的关键节点,AI应用层面潜力巨大。而在新能源行业中,则相对更看好国内的电池相关企业,以及电池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企业。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