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推升银行股估值 险资接连出手增持
2025年开年以来,A股银行板块延续强势表现。上周以来,工商银行股价持续攀升,2月17日盘中,股价再度触及历史最高点。同日,交通银行港股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此外,近期险资不断增持银行H股,尤其是国有大行H股。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股的强势表现是“经济复苏预期 高股息防御 资产质量改善”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险资增持银行H股则是基于“估值洼地 汇率风险对冲 政策红利”的理性选择。
股价持续走高
上周,A股银行板块持续上涨,周涨幅前5位分别是青岛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累计涨幅分别为6.12%、5.54%、5.17%、4.55%和4.48%。尤其是工商银行,上周以来股价连创新高,2月14日盘中触及7元/股历史高点。港股市场方面,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的H股股价也于上周攀升至高位。
2月17日,部分A股银行股继续走强。其中,工商银行股价盘中再度触及7元。截至收盘,平安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涨幅超过1%,分别为1.99%、1.9%、1.55%。
面对银行股的强势表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银行股表现强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股息率持续吸引投资者。银行股通常具有较高股息率,尤其是在当前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偏低的环境下,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银行业经营基本面向优向好。自2024年9月份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持经济稳定增长,提振市场有效贷款需求,银行业经营环境持续向好,从而带动股价走强。
与此同时,银行股业绩稳中有升,也是其走强的支撑因素。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部分上市银行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快报,业绩表现突出的银行受到进一步关注。Wind资讯数据显示,从盈利指标来看,已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的16家上市银行合计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依然稳健。
获险资青睐
近来,银行股明显受到险资的青睐。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2月6日,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增持4121.5万股农业银行H股,2月7日,增持2481.8万股邮储银行H股、427.25万股招商银行H股。增持完成后,平安集团持有上述3家银行H股数量占3家银行H股总数比例均突破6%。
据记者统计,去年12月18日至今年2月7日,平安集团通过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等平台持续增持工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建设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合计耗资近百亿港元,最新持仓市值超1800亿港元。
杨海平表示,险资增持银行股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上市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经营风格也比较稳健,风险防控水平一直比较稳定,业绩表现不俗,具备穿越周期的特征和能力。其二,上市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股息率比较高,新“国九条”发布后,上市银行积极提升分红的可预期性。其三,由于估值的原因,上市银行H股的股息率更高。上述特点符合险资投资的基本要求和风险偏好。
杜阳认为,险资增持银行股是为了响应政策引导,加快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展望2025年银行板块的走势,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基于对银行商业模型风险预期和增长预期的再定位,叠加2025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银行板块估值仍有确定性上行空间。
杜阳表示,展望2025年,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流入的双重推动下,银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发展。从积极因素来看,银行股的高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具配置价值,尤其是在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中,保险资金、被动指数基金等增量资金持续流入高股息资产。同时,银行业韧性强,具有良好的经营基本面,资产规模保持稳健扩张势头,不良贷款率整体可控。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银行的业绩和估值可能出现分化,投资者需关注具体银行的基本面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