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多位专家给出建议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主动作为,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监管执法、完善帮扶措施,努力以高质量的市场监管,切实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市场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关乎其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破除发展的障碍堵点,支持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刘敏表示,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实施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完善反垄断指南,着力解决企业迁移难、地方隐性壁垒等问题,让企业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强化对企业间过度竞争的合规引导和监管规范,严厉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互黑互踩等市场乱象。加大涉企乱收费整治力度,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
刘敏还称,要严格规范涉企监管执法。推进“执法 服务”,兼顾执法力度和温度。推动企业信用评价公平统一,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以智慧化手段积极推广非现场监管,实现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
市场监管总局将着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开展以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提升行动和质量强企行动,加快提升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深入开展质量强企培育和质量助企帮扶,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
专家解读:政策落地不打折扣是当前的发力重点
专家表示,各项政策举措在落地过程中,既要让企业有获得感,又要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针对民营经济已经出台不少支持政策,但是关键还是要让政策落地。让民营企业拥有真正可感可及的获得感,真正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含金量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专家表示,各项政策措施在扎实落地过程中,还要重视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合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政策部门之间的协调,使得部门出台的政策细则不会产生矛盾,一再强调的政策一致性就是在一些事情上有共识,才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5.8%,比全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
黄汉权院长表示,政府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或者说在准入方面开更大的口子,让民营企业能够有机会更多地参与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这种投资,这也是民营企业多年来一直想积极进入的领域。
专家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征求意见这个版本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创造平等竞争环境,让民营经济能够平等地获得要素,平等地参与政府的项目,平等地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