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工具箱”不断丰富 债券市场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工具箱”不断丰富 债券市场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会议提出,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

  债券融资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抓手。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于丽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帮助民企优化融资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另一方面,民企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鼓励民企发行科创债券等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和科技创新,也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工具箱”不断丰富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无论是发债企业的数量还是发债规模,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各行业民营企业存续的债券约2.31万亿元,其中非金融行业约1.26万亿元。2024年,民营企业共计发行债券3.34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3.34%,为2020年以来首度正增长。2024年,民营企业实现债券净融资2413.35亿元,2022年、2023年,民营企业的债券净融资额分别为-719.43亿元、-157.02亿元。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的快速扩张,一方面得益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债券市场的协同发展,共同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债券融资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融资渠道。例如,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持续推进柜台债券业务扩容和规范发展。

  另一方面,离不开日益丰富的债券“工具箱”,多品类债券品种精准匹配各类企业融资需求。以资产支持证券(ABS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25单ABS项目上市,其中由民营企业作为发起机构的有150单,占比达66.67%,发行规模合计达1127.15亿元。底层资产包括供应链应付账款、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一般小额贷款债权等13类基础资产类型。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高慧珂表示,ABS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实体结构使债券的信用风险与发行人的主体风险有一定程度上的隔离。此外,ABS的分层结构设计,由劣后级向优先级提供安全垫,且ABS通常有差额补偿人、第三方担保的外部增信安排,增强了ABS的偿债保障。因此,ABS是民营企业主要融资途径。

  融资环境“春风”拂面

  近年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显著改善,可谓“春风”拂面。

  “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国家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高慧珂表示,在此背景下,预计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政策将持续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将持续改善,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发债融资规模将持续增长。债券品种上,ABS、新质生产力领域主题债券(科创债、绿色债将是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创新债券产品和服务,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选择。例如,2024年7月2日,兴业银行首批民营企业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落地,分别为九州通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期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和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科创票据,帮助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市场投资者对民营企业债券的信心逐步恢复,投资热情高涨,进一步推升了债券市场的活跃度。这些积极变化为民营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其稳健发展,为经济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仍有“短板”待补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参与度不断提升、融资环境持续向好;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民营企业在发债主体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尚不匹配,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以科创债券为例,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共有152家企业发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达1421.86亿元。但其中民营企业只有10家,发行规模合计仅57.90亿元,发行企业数量和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仅为6.58%和4.07%。

  谈及其中原因,高慧珂表示,首先,目前债券市场增信体系不完善,各类担保措施(包括关联企业担保、专业担保机构担保、信用衍生品等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其次,国内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未能发挥为更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作用。另外,民营企业债券投资生态不完善,一方面债券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较为一致,投资者多元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信息披露、风险防范和预警、违约处置机制等市场制度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影响投资者投资民营企业债券的积极性。

  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已成为各方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慧珂建议,首先,在发行端,完善分层管理制度,对于信用资质较弱的民企,需要借助多元化增信机制 更加聚焦该类企业的债券产品创新 高收益债券市场等多项措施的配合支持,提升债券市场对该类主体的“包容度”。其次,在投资端,可以出台鼓励政策,如将优质民企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加大交易所质押式回购折扣系数等,扩大科创债在债券抵质押融资中的应用,发展民企科创债相关指数等。最后,在市场端,需要丰富投资者结构,吸引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投资。

  于丽峰建议,可通过加大增信工具支持力度降低和分散信用风险、创新产品类型以支持民企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引入和培育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以丰富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的提升。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