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_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知乎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是否有大影响
1、对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收紧,会对股市中的海外“热钱”的存量、增量、流向产生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股市的走向。
2、使周边市场继续深度下跌,中国的投资者心态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3、出口企业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经济来说,在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如果有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4、对企业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寒流”,使虚拟经济遭受重创之后,紧接着受影响的就是实体经济。美国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厂,因受销售下跌、财务恶化、市场占有率下滑和信用评级不佳等影响,已转向美国政府要求纾困,否则将被迫破产。扩展资料: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预防金融次贷危机,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及启示
二战后,东亚威权主义者把经济增长作为第一要务。由于保持了政治稳定、采取专家治国和出口导向战略,东亚迅速摆脱了落后的状态,大大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由威权主义而生成的“裙带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商界和政府合作固然可以把整个国家的力量引到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途径上,但随着日积月累,它会造成监管不力和贪污盗窃的“道德风险”。
降低市场配置效率,损害金融稳定基础。
在一些东亚国家,与政府领导层有密切联系的利益集团控制着经济命脉。这些家族依靠与政府的密切关系牟取暴利,从而妨碍了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些国家表面上健康的财政状况实际隐含着大量赤字,这是因为政府对与政客们有裙带关系的银行、企业提供各种隐性担保,增加了金融中介机构和企业道德风险,由此生成的不良资产则体现于政府的隐性财政赤字。政府主导经济增长而引致的政企勾结,使企业不注重经营管理,不注重经济效益,只注重与政府官员拉帮结派,只注重市场和资本份额的最大化而盲目扩张。
从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的银行就成了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子,金融机构按照官员的“明言”或“暗示”贷款给企业,企业再把巨额利润输送给这些官员。由于银行的滥放,到20世纪90年代,韩国每年不良债权总额至少有7万亿韩元,约占政府年财政预算的70%。最大30家财团负债加总占全国财富的1/3,平均负债率高达31.7%,有近10家大企业负债比率超过500%。在金融危机爆发前,韩国已有1/5企业处于隐性倒闭状态。
超借超贷导致信贷膨胀,诱发泡沫经济。
由于对权贵资本长期实行“金融倾斜”和优惠利率政策,为企业过度投资和盲目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政府对银行的保护,银行倾向于扩大贷款规模而忽视对贷款的风险管理。企业“超借”和银行“超贷”导致信贷膨胀,信贷过度膨胀的结果必然造成经济“过热”,在缺乏政府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造成低效益产业的过度扩张和股市房地产业的持续膨胀。
加剧两极分化,危害社会稳定。
权贵资本的肆意作为,使社会形成了暴富的少数和贫困的绝大多数的对立。在印尼,苏哈托家族与极少数华商控制着国家70%以上的财富,而赤贫人口_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数量有增无减。1996年联合国人力发展报告指出:马来西亚20%最富有人口的财富与20%最贫穷人口的财富之比率,是东盟国家甚至是亚洲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