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数倍、数十倍增长 业绩也闪亮 科技主题基金这波行情还能走多远?
公募一季报开启披露模式,不少科技主题基金抢先发布。
对于科技主题基金而言,AI 产业链已成布局重点和投资热点。平安先进制造主题以 53.65% 的收益率摘得一季度业绩亚军,华富科技动能亦跻身前列,两只产品均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较上季度末,平安先进制造A/C类一季度规模大涨2-3倍,基金经理张荫先强调该赛道长期成长性,但提示短期估值偏高、波动加剧风险,未来将聚焦感知类零部件、新制造工艺等细分领域,兼顾确定性与弹性。
中欧基金4月15日发布首批科技主题基金一季报。钟鸣管理的中欧内需成长持续关注智能驾驶与人形机器人落地,一季度规模增长超 50%;冯炉丹旗下中欧数字经济虽布局机器人产业链,但提示其商业化进程或慢于预期。杜厚良、邵洁等经理亦看好 AI 驱动的设备更新与推理应用机遇,相关产品规模均实现显著增长。
永赢智选系列作为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发起式产品矩阵,多只科技主题基金一季度规模分化明显。永赢科技智选转向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基金经理任桀指出 AI 推理需求拉动公有云及 IDC 行业景气回升,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击;王文龙管理的永赢数字经济智选锚定国产算力新环节,永赢信息产业智选则聚焦 AI agent 与多模态应用。
整体来看,机构普遍提示,科技赛道高成长性伴随高波动,投资者应理性决策,避免盲目跟风。当前公募基金加速布局 AI 产业链上下游,从硬件设施到应用创新全面覆盖,行业竞争与技术迭代正重塑投资格局。
一季度“亚军基”重在布局人形机器人
已披露的首批公募一季报中,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华富科技动能一季度业绩分别排在第二名、第十一名。最新重仓股显示,这2只产品主要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行布局。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是一只发起式产品,成立初期,A、C类规模合计0.12亿元。截至一季度,A类份额规模为4.14亿元,较上期增加1995.49%。C类份额规模为9.07亿元,较上期增加3108.10%。
一季度,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的收益率为53.65%,显著超越4.58%的业绩比较基准。一季报指出,该产品主要配置维持在人形机器人方向。基金经理张荫先表示,本着“长期成长股”的策略去对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资。他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无疑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但投资路上存在起伏,当前板块静态估值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涨幅较大可能会面临调整压力,波动率较大,这往往是成长性赛道投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希望投资者理性看待、分批投资。
板块短期上涨较多后,张荫也在机器人细分领域内做出取舍,未来更愿意把仓位布局在感知类零部件、新制造工艺、潜在新型电机方案、整机组装代工商、积极拓展机器人业务且估值相对偏低的公司等,这也符合该产品一贯的投资方法:一方面布局确定性,寻找在机器人业务中较高概率进入供应链的公司;另一方面挖掘弹性,积极寻找主业基本面有支撑或改善、同时新拓展机器人业务的优秀公司,这类标的一旦实现 0-1的新突破,有望获得估值及业绩的双击机会。
今年一季度,华富科技动能延续去年四季度的投资方向,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板块,包括本体、执行器、传感器、驱动控制、传动装置、设备、材料等各环节;结合产业化进展,综合考虑弹性空间、确定性、细分行业壁垒、公司竞争优势等因素优选标的。
截至一季度末,华富科技动能A、C类规模分别为5.30亿元、3.23亿元,较上期分别增加807.75%、674.72%。
中欧旗下首批科技主题基金发布一季报
4月15日,中欧基金旗下首批科技主题基金一季报发布。这其中,同样关注人形机器人的基金经理还有钟鸣、冯炉丹。
截至一季度末,钟鸣旗下中欧内需成长A、C类规模分别为3.67亿元、0.78亿元,较上期分别增加56.48%、74.73%。在行业层面上,基金经理钟鸣会持续关注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作为AI垂类应用的落地情况。组合在配置上,聚焦在汽车、家电等领域;汽车是physical AI品种较多的行业,家电主要选择了部分成长属性好、格局清晰的品种。
冯炉丹指出,一季度成长风格占优,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链表现突出。旗下中欧数字经济聚焦于AI应用、机器人及智能驾驶、国产AI产业链、AI基础设施以及端侧AI五大核心赛道。站在当前时点,她认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节奏需再评估。智能机器人的长期市场空间毋庸置疑,但她判断其量产及短期增长能力被阶段性高估。当前数据积累仍是主要瓶颈,参照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人形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的落地难度更大,商业化进程可能较市场预期更为漫长。
杜厚良旗下中欧信息科技是一只发起式产品,截至一季度末,该产品A、C类规模分别为0.61亿元、0.48亿元,较上期分别增加216.39%、848.68%。展望2025年,他认为不仅在机器人领域,在AI端侧、消费电子等领域,由于大模型的出现,也将进入加速创新阶段。在创新过程中,相关通用设备、柔性化产线等都需要提前进行大规模投入,这也将为相关设备公司带来投资机会。
截至一季度末,邵洁旗下中欧智能制造A、C类规模分别为3.81亿元、7.84亿元,较上期分别增加279.74%、587.17%。她指出,2025年或是AI推理落地的元年,推理应用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推理所需的全新架构的存算运力芯片需求爆发,受益推理成本下降的终端设备、Agent、智驾、医疗和机器人等领域都会迎来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
截至一季度末,王颖旗下中欧互联网先锋A、C类规模分别为33.63亿元、11.24亿元,较上期分别增加31.54%、101.49%。一季度,王颖继续维持港股互联网的较高仓位、强化AI推理侧和应用的配置,同时加入一些估值低位的科技消费产品。并在季报指出,互联网平台是国内技术和资本最为密集的企业,他们对于AI的研发投入是积极的;加入低估值的科技消费产品,一方面是因为在经济修复预期下,消费市场也将迎来复苏,另一方面,是因为王颖认为AI等科技的发展将对部分品类的产品带来较大影响,未来将积极挖掘能够被科技“重新定义”的产品。
永赢智选系列:AI 产业链成投资主线
季报指出,永赢智选系列作为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型产品系列,其高成长性决定了必会伴随较大的市场波动。于是提示,真正看好时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
永赢智选系列产品都是发起式产品,其中多只科技主题产品。截至一季度,永赢科技智选A、C类规模分别为0.31亿元、2.21亿元,较上期分别增加114.02%、1801.82%;永赢数字经济智选A、C类规模分别为1.34亿元、11.31亿元,较上期分别增加566.52%、1917.65%;永赢信息产业智选A、C类规模分别为0.10亿元、0.02亿元,较上期分别上期减少0.37%、0.38%。
永赢科技智选在一季度中完成了仓位调整,开始聚焦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任桀指出,OAI GPT-o1、DeepSeek 等优秀模型引领了新一轮 post-train、推理架构创新,而DeepSeek在春节期间的广泛出圈真实带动了全社会C端和B端接入大模型的兴趣和需求,AutoGLM沉思等Agent产品进一步加强了AI的端到端能力,循着产业链挖掘,发现生成式 AI 推理需求开始带动公有云行业收入、盈利能力加速提升,且国内公有云厂商开始进一步加大对AI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近期团队开始看到公有云龙头公司的业务反转,以及IDC行业的稼动率回升和价格企稳。任桀判断,随着AI用量持续提升以及对其他云产品用量的带动,公有云行业已经进入较长的持续上行期,且IDC作为重资产、高杠杆行业,在需求驱动下已经进入报表改善阶段,未来可能进入供需紧张阶段。
任桀将持续在国内公有云产业中挖掘投资机会,力争把握此轮业绩和估值双击的投资机会。
永赢智选系列中,王文龙旗下永赢数字经济智选重点关注国产算力新环节,尽最大可能在 AI 浪潮下寻找景气度最高的环节,努力追求获得超额回报。
同是王文龙在管产品,永赢信息产业智选聚焦于AI应用相关投资机会。他认为,AI 产业在应用方向上值得期待的大突破有两点:AI agent 和多模态。因会积极关注有卡位的同时有 Agent 尝试的细分领域龙头,同时重视已经出现 AI 应用相关收入的公司,通过确定性 弹性的组合配置来参与 AI 应用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