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披露184笔交易 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潮涌
在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暖风频吹的背景下,深圳辖区上市公司(下称“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潮涌动。
自去年9月底“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深圳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案例接连出现:华润三九收购天津上市公司天士力28%股权,成为今年一季度“医药领域最大的并购案”之一;麦捷科技收购安可远100%股权和金之川20%少数股权,促进半导体业务协同;中国广核收购中国广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广核台山第二核电站100%股权,完成核电版图的关键落子……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今年一季度末,深圳上市公司已披露并购交易项目184笔,交易金额合计406.87亿元。聚焦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圳上市公司正通过开展并购重组,探寻业绩增长新曲线。
龙头整合与轻量化并购并举
深圳上市公司184笔并购重组交易里,既有央国企的整合深耕,也有新兴产业的技术跃迁;既有“大吃小”的收编,也有企业跨境全球化布局;还有很多中小市值企业小额快速并购。
3月27日,华润三九公告,以现金62.12亿元收购天津上市公司天士力28%股权已完成过户。此次收购是继迈瑞医疗控股惠泰医疗后,深圳上市公司完成的第二起“A控A”案例。此次股权收购,华润三九将整合自身渠道优势和天士力的中药研发能力,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国企 民企”资源协同,进一步巩固双方在中药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
中国广核以现金12.04亿元收购中国广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广核台山第二核电站100%股权,已于1月20日公告完成。这是产业龙头通过并购强基固本的典型案例。中国广核整合台山电站与旗下大亚湾等核电站的电力资源,降低单位发电成本,进一步巩固行业内竞争优势和龙头地位。
科技企业则通过横向拓宽产业维度或纵向打通上下游,显著提升技术协同。从标的所处行业看,电子、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占比过半。3月21日,立讯精密首次披露关于收购闻泰科技部分子公司股权及资产的公告,这有利于公司补足在安卓生态ODM系统集成领域的研发团队与制造资源,缩短自主培育周期。
跨境并购也逐步活跃,优质境外标的受到更多产业方的关注。至正股份拟以35.06亿元收购全球前五的半导体引线框架供应商AAMI的99.97%股权就是其中的案例之一。此次收购是至正股份向半导体转型的关键一跃,也是在制造业供应链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开展国际合作的又一案例。
政策、产业与资本重塑并购生态
政策红利集中释放、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需求增加、市场环境与资本逻辑变化的“三重奏”,成为深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核心驱动力。
首先,深圳持续推动辖区上市公司把握政策机遇。
去年9月,“并购六条”落地,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去年11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并购境外优质资产、设立并购重组引导基金、优化跨境并购外汇管理等,全力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深圳证监局联合深圳市委金融办、各区政府、深圳上市公司协会等单位,召开并购重组系列政策宣讲会、研讨会、交流会等共计12场次,引导支持企业乘势而上,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企业间的并购需求被激活。据深圳证监局统计,截至一季度末,深圳并购重组项目资源库共收集到并购标的意向企业425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及其他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占比接近九成,达到382家。
其次,产业驱动是推动并购浪潮的核心动能。
记者梳理发现,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领跑传统行业并购浪潮,因为这些企业往往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等技术更新较快、需要协同创新的行业主导新兴产业并购。
最后,资本市场正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并购重组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推手。
一头部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当前,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提高经营质量及未上市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深圳各级政府加大对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环境,有利于企业抢抓并购重组的重要历史机遇。
2025年的A股市场,许多上市公司因业绩承压、寻找“强援”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这些动作折射出企业寻求突围的迫切,也映射出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3月27日,迅捷兴首次披露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停牌公告。嘉之宏深耕柔性线路板制造领域二十余年,而迅捷兴自2021年上市后却“增收不增利”,2024年甚至出现上市后首亏。通过并购,迅捷兴意图整合产业链,补足自身短板。这与华大九天等行业巨头的并购动作形成呼应。
“并购重组是快速实现产业突围的重要路径。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强化主营业务;通过纵向并购,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通过跨界并购,实现了产业转型和资产置换。”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开表示,通过并购重组,一方面可以将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伙人,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获得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市场化出清功能,防止行业内部的低层次无效竞争。
并购能否成为企业价值跃迁的跳板,带来技术突围的效果?答案,或许藏在未来十年产业格局的重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