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  > 大反弹!万字重磅解读来了 有机构直呼港股“天要亮了”

大反弹!万字重磅解读来了 有机构直呼港股“天要亮了”


  近期,在多项重要改革出台、中美关系趋向缓和,叠加美联储连续两次暂缓加息等利好消息提振下,港股市场出现回暖,更有机构直呼港股“天要亮了”。

  但从11月中旬的情况来看,目前尚未出现显著迹象。在美债收益率确立顶部的背景下,港股虽有部分交易日上涨,但并未出现强势反弹。

  近期港股有所升温的逻辑是什么?类似去年末的修复性反弹行情能否再现?决定行情持续性的因素有哪些?未来有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

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王志华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基金经理胡超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罗佳明

长城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曲少杰

创金合信港股互联网3个月持有期基金经理郑剑

泰康基金股票经理黄成扬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美联储降息预期、中美关系缓和,以及国内逆周期经济扶持政策出台等多重因素叠加,带动港股本轮反弹。与去年末相比,当前市场面临的环境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反弹幅度或将平缓,未来中长期预期边际改善对于反弹行情持续性至关重要。

  上述基金经理指出,流动性问题是港股市场“阿喀琉斯之踵”,需要出台更多一揽子政策加以改善。

  不过,作为全球估值洼地,目前港股已具较高安全边际,超跌优质成长股尤其有不错修复空间。坚定看好科技创新、医疗保健、高端制造和消费的长期发展机会。

  此外,上述基金经理也指出,作为离岸市场,港股市场由于受影响的因素众多,投资难度较大,更适合机构投资者参与。

  多重因素叠加驱动本轮反弹

  中国基金报记者:10月25日以来,恒生指数上涨了6.4%,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也达到13.89%。如何看待这波反弹的逻辑?

  王志华:港股这波反弹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个核心原因:一是美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未来降息预期提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下跌,无风险利率下降带动估值出现修复;二是市场憧憬中美元首会晤,并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抱有信心,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三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逆周期政策持续出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隐患化解,预计政策效果也逐步展现,市场对经济的信心提升。

  由于上述正面因素的出现,港股市场的宏观环境出现好转,而港股本身由于估值处于低位,且拥有众多优质上市公司,因此吸引到资金的回流和空头回补,带动这一轮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行情。

  佳明美国弱于预期的通胀数据,提振了市场对美联储已完成加息的预期,导致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跌是近期港股反弹的短期原因。

  我们认为,10月24日出台的万亿特别国债的增发(赤字率从3%提升到3.8%)以及11月14日出台的万亿PSL (不受赤字率限制)提供了强烈的政策信号。我国财政历史上仅有三次年内追加财政赤字,所以今年年内突破财政赤字率,且再度动用不受赤字率约束的PSL工具是近期反弹非常值得重视的信号。

  曲少杰:从2021年2月的高点至今,港股已连续3年处于熊市周期,估值水份已经不大,市场有反弹的需求。然而2023年年初的反弹并没有走出反转趋势,年尾这次反弹的幅度也不算太大。市场有利因素持续出现,外部如美元加息周期阶段性停止、中美关系缓和等,内部如降息、特别国债、鼓励民营经济等,这些利好因素并没有立刻体现在股价上,原因是市场还在等待这些利好实实在在提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待盈利改善后,市场有望逐渐进入下一步更加夯实的业绩驱动的反转行情。

  胡超:受益于低基数影响,二季度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基本录得较好同比增长,符合市场预期。龙头科技公司通过降本增效、聚焦核心业务、提升创新应用商业化能力等,业绩逐级修复的趋势明确。宏观层面,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压制了科技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但国内宏观经济保持在复苏的轨道上,市场也在逐渐调整强预期与弱现实之间的不平衡。经过持续下跌,港股科技股的估值在三季度已处于较有吸引力的水平,基本面逻辑成为港股表现的重要催化剂。

  黄成扬:港股作为一个离岸市场,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和海外的双重影响。从国内来看,月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内宏观经济三季度以来出现补库行为,止住了下滑态势;但海外层面,今年以来美债利率持续走高,作为全球风险资产的定价之锚,美债利率走高让全球的风险资产特别是新兴市场的权益资产承受了很大的估值压力,因此当近期美国一些经济数据走弱,美债利率应声下跌的时候,全球的风险资产基本都在应声上涨,香港市场也是在积累了内部和外部的利好因素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反弹。

  邢程:我们认为支持本轮港股反弹的主要因素更多源自外部环境边际改善,如长端美债收益率下行带来港股估值分母端流动性边际改善,以及中美关系缓和提振了港股风险偏好等。

  首先,我们看到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10月底见顶后便开始回落,其后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暂停加息符合预期,鲍威尔暗示当前的加息周期已持续很久,部分投资者也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再加息的必要性正在降低。此外,美国陆续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包括通胀持续下行、劳动力市场降温、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等数据转弱等,进一步促使市场开始定价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结束,明年中可能开启降息周期。从结果来看,长端美债收益率回落、美元指数下跌,港股估值分母端流动性边际改善,为近期港股反弹打下基础。

  其次,近期中美高层官员互动频繁,两国领导人也顺利会晤,种种迹象均表明中美关系已进入缓和窗口期,对港股风险偏好修复形成较大提振作用。

  最后,香港特区政府近期也通过了《2023 年印花税(修订)(证券转让)条例草案》,将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至0.1%。此举有助于降低港股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活跃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港股风险偏好的修复。

  预计港股本轮反弹会相对平缓

  中国基金报记者:2022年相似时点,港股10月份触底后,曾在11月出现一轮快速反弹行情。港股是否有望复制去年末再迎来一波修复性反弹行情?与去年相比逻辑有何不同?

  王志华:今年行情和2022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节奏可能有所不同。去年港股的修复性反弹主要来自三大预期变化:一是美国通胀数据或将出现拐点,海外流动性有望迎来放松;二是“稳地产”政策密集发布,预计房地产市场能维持稳定;三是防疫优化措施推出,预期将加快推动经济修复,并带动港股上市公司盈利上调。

  今年和去年的相似性在于同样是受益于宏观因素的改善,且在海外流动性拐点方面比去年确定性更高,预期明年美国将开始进入降息周期,这对于港股中长期估值修复,特别是具有长久期特征的成长类资产提供了更强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今年也有望复制一波修复性反弹行情。而节奏不同的地方在于,今年市场并没有出现去年三季度的大幅下行,市场全年走势属于震荡走弱,因此投资者的“反身性”将弱于去年,修复的节奏相对来说可能会偏震荡上行为主,和去年大级别的快速反弹有一定区别。

  胡超:随着美债收益率下降,全球资本市场有望出现震荡上行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恒生科技肯定是具最大弹性的方向之一,原因是过去几年其跌幅非常惊人,这是全球市场背景的一部分。今年比较重要的改变是香港市场和中国内地本身出现了一些重要和积极的变化。首先,香港此前还提高了印花税,导致整个市场受到冲击,现在降低印花税明显可以改善市场流动性,这在边际上是利好的。其次,中美双边关系有望出现一些积极变化。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对香港市场尤其是恒生科技来说,承受了很多非自身基本面恶化而导致的下跌。恒生科技几乎是过去几年全球表现最糟糕的市场之一。因此,如果中美双边关系得以积极改善,对港股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和正面的信号。

  佳明去年11月的快速反弹反映了市场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乐观期待,但后期由于经济数据走弱、海外美联储加息超出预期等海内外因素影响,港股市场反弹没有持续。相比于去年,从今年三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开始复苏的确定性更高,企业盈利基本面通过三季报也可以看到在持续改善。

  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无论是分子端的中国经济基本面,还是分母端的美债利率,都出现了拐点信号。同时,在中美领导人会晤,中美关系有望得到阶段性缓和的背景下,以及当前港股低估值状态下,或可以期待一轮空间不小的估值引领的修复行情。

  曲少杰:2022年的宏观环境和现在比差别很大,去年年底宏观环境趋严,今年年底国内外环境都已经露出曙光。去年行情反弹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对短期因素的乐观定价,叠加底部反弹。今年行情反弹幅度比较谨慎的原因可能是市场对长期因素担忧过度,而对短期利好政策不予反应。这一轮的行情更加关注长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我认为市场在看到经济反弹之后有望会重拾信心。

  黄成扬:当下的宏观环境,与去年相比而言,最大的不同还是中长期预期:去年防疫放开之后,市场对于经济的修复预期相对较高;当下而言,市场在看到今年以来实际的经济数据,特别是房地产和消费的数据以后,显示出信心不足。因此,我们认为,短期的经济筑底和美债利率走低可能推动一个反弹,但中长期的反转还需要对于中期宏观增长更为清晰的认识。

  邢程:自2022年10月触底后,港股曾走出一波凌厉的反弹行情,我们认为彼时交易的主要逻辑集中在此前压制港股的三重压力均有所缓和,包括地缘局势影响下的风险偏好边际趋稳、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下的企业盈利被注入政策放开后的强复苏预期、美联储紧缩预期在美国通胀拐点出现后迅速缓解。对比本轮反弹,我们认为港股目前所面对的外部环境边际改善情形与2022年11月较为相似,包括长端美债收益率下行带来的港股估值分母端流动性边际改善,以及中美关系缓和提振了港股风险偏好等。但另一方面,我们目前所面对的内在因素,即经济增长预期和企业盈利预期,与2022年底相比差异较大。彼时市场注入了较强的经济复苏预期推动企业盈利预期同步上行,而目前市场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预期更为温和,因此本轮反弹的高度和持续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跟踪宏观支持政策落地的效果。

  郑剑:港股复制去年末修复性反弹行情的概率不太大,预计反弹会相对平缓。与去年相比,今年港股市场交易结构有所不同。去年3月及10月,市场空仓比例都比较高,因此容易出现由事件驱动的空仓回补,带动市场快速反弹。今年以来,市场多空都较为平淡,整体交易量有所下降,资金流动对市场的影响高于去年,但今年资金流动相对来说较为平缓。

  中长期预期边际改善

  对反弹行情持续性至关重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决定港股反弹行情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还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

  王志华:港股反弹行情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包括两点:一是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下降幅度: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无风险利率基准以美国国债收益率为主,过去三年无风险收益率大幅上升导致港股估值持续承压,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约4.5%的水平,虽然自5%的高位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2007年以来的高位,中长期具较大的下降空间,因此国债收益率若进入下降轨道,有望提升个股的估值,带动股价继续反弹;

  二是经济增长动能转强:企业内在价值的核心在于企业的盈利和增长,大部分企业的经营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成效逐步展现,居民和企业家信心提升,将带动企业利润、投资和消费意愿进入正循环,中长期预期的边际改善对反弹行情的持续性至关重要。

  胡超:股基本面的改善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投资人忽略了,未来或将成为影响股价变动的主要因子。另一个就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最近的中央工作会议重申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如果大家还记得,去年或者在202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贺同志曾经表态坚定支持香港金融市场。当时港股上涨,恒生科技涨幅超过20%,这是源自于中国内地高层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支持。我认为这对于港股市场和恒生科技肯定是非常正面的影响。尽管过去几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我认为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实际上资本市场中,只有当你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盈利时,他们才会留在你这个市场。尽管过去几年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国际投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陆续转移到新加坡或其他市场,但香港仍然具备独特的吸引力。大量优质的中国内地公司选择在境外上市的第一站仍然是香港。此外,香港市场得到了来自中国内地庞大经济资源的支持,以及中央政府的稳定性支持,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邢程:港股反弹行情持续性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预期、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三方面向好的配合,对应估值体系中的企业盈利预期、无风险利率和股权风险溢价。因此对比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后续港股反弹的高度和持续性还需要更多宏观支持政策落地的配合,以进一步恢复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心,目前政策是否对症对解决目前问题至关重要。尽管目前我们所处的货币政策环境和融资条件整体较为宽松,但较低的预期收益率阻碍了居民和企业的信用扩张,进而导致复苏进程一波三折且持续性较弱,因此鉴于居民和企业部门暂时缺乏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此时中央政府便成为此时的主要依靠。若在对应的宏观支持政策刺激下,经济增长预期能够得以抬升,再配合外部环境的流动性和风险偏好边际改善趋势,相信届时的港股反弹行情值得期待。

  曲少杰:股价的反弹主要还是看增长,体现在宏观上就是经济的企稳复苏,而这需要经济参与者信心恢复,信心恢复则需要全面呵护经济的各种刺激政策。在地产复苏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政府财政支出适当加大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上继续降准降息,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出口,刺激消费等。

  郑剑:决定港股反弹行情持续性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公司业绩、宏观利率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后两者在去年、今年以及明年的市场走势中更为重要。宏观利率主要看中美利差,投资者风险偏好方面,近几年与中美关系及国内监管环境相关性较高,行情能否持续,需要从这两点出发来观察。

  流动性问题是港股市场

  “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基金报记者:整体来看,以往相比,港股市场面临的环境有哪些改善?还存在哪些亟需改善的短板?

  王志华:港股今年以来仍受益于南下资金的持续流入,今年以来已净流入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而香港股票市场的交易印花税也在本月从0.13%下降至0.1%,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相比A股市场,港股市场目前的日均成交额只有A股的10%-15%,需要更多活跃资本市场的措施来提振,包括考虑进一步降低印花税、降低港股通门槛、加强互联互通的股票数量和种类(包括在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力度、优化港股通投资者股息税机制、进一步优化港股通交易日历等,我们相信港股市场仍有提升的空间,港股投资者将能受益于投资环境的改善。

  胡超:现在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水平对应的期限溢价大约是零,历史上的均值大概在负60个BP左右。过去三年,我们看到美债收益率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因此,美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对全球资本市场都是一个利好。从成分股表现来看,相比二季度的普跌而言,三季度成分股涨跌互现,个股之间的差异开始逐渐分化,表明投资人对于港股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此前,港股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基本面外的负面因素反应更大,包括地缘政治、流动性、公司治理、政策环境等。而现在,投资人开始更加关注个股及行业的基本逻辑变化,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改变。港股确实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投资者结构、港股交易制度以及流动性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罗佳明:港股作为一个独特的金融市场存在着诸多优点,但也并非意味其没有缺陷,流动性问题就是港股市场的“阿喀琉斯之踵”。在过去几十年里,港股都显现出流动性不足的特点,近几年因为美联储加息导致的外资撤离,让这个问题更加显露无疑。从数据上看,港股市场IPO非常活跃,2009年-2021年13年中,有7次排名全球交易所IPO融资额第一名,但另一方面,港股市场的估值在全球指数中又处于偏低的水平,这意味着“股票的供给比资金供给更多”,造成了长期个股的两极分化。

  曲少杰:港股主要还是外资对国内企业进行定价的逻辑,所以国际投资者如何看待国内经济政策,进而如何判断国内企业利润增速的变化,会较大程度上影响港股的定价。当前阶段,主要外资已经观察到国内经济政策的转向,主流观点是国内经济在利好政策的持续呵护下需要半年或一年时间才能有所恢复。虽然需要时间,但总体判断是向好的,这与一年前有了很大转变。美国加息周期在过去2年对港股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很大,这一点在美联储停止加息后也得到了缓解。现在市场需要等待的就是经济企稳及企业盈利好转。中央加大投资的力度和降息幅度如果可以超预期,规模更大、步伐更快,经济恢复的周期可能会大幅提前。

  郑剑:港股作为离岸市场,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以及上市公司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是其主要特征,近几年资金在加息周期中持续抛售港股,且中国经济受外部与内部因素的冲击。

  近期我们也看到中国香港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关注及支持,但港股市场的核心及优势仍是中国核心资产,在经济企稳重回增长前,市场对其估值已到了历史上比较低的水平,如何讲好离岸市场的中国故事吸引资金回流,是香港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邢程:港股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正在边际改善,如长端美债收益率下行带来的港股估值分母端流动性边际改善、中美关系缓和提振了港股风险偏好、调降印花税提升了交易活跃度等。港股作为国际化市场,其流动性水平相比其他国际主要市场相对较低,目前港股流动性不足问题已逐渐被市场认识和引起广泛关注,特区政府更于2023年8月29日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以全面检视影响港股流动性的因素。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和修改港股买卖单位均可以笼统地归于技术支援层面。调降印花税已获批准和实施,后续相信从资金流入、估值判断、技术支持等各个层面着手,特区政府有望推出支持港股可持续发展的一篮子流动性改善方案。

  目前港股已具较高安全边际

  超跌优质成长股有不错修复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目前来看,您如何评价港股投资价值?从短中长期维度来看,您分别看好港股哪些方向及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王志华:经过三年的估值下行,目前港股属于全球估值洼地,已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而港股的众多优质企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比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港股拥有不少A股市场的稀缺标的,主要分布在互联网、跨国消费、金融、创新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而且大多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港股企业普遍对分红和回购等现金回报的意愿较高,在港股投资可以中长期与企业分享经营和盈利的成果,获得实实在在的股东回报,而较高的现金回报率也是对股价下行的坚实保护。

  短期来看,目前港股的估值水平已经隐含悲观的预期,在目前多个核心宏观因素已经出现改善的时期,我们认为前期超跌的优质成长股将有不错的修复空间,而港股的优质价值股也值得市场关注,高分红、高回购、良好现金流的个股除了拥有更强的防御性,也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健的现金回报。中期来看,明年美国将开展降息周期,无风险利率下降将有利于成长股的估值修复,而且随着政策效果的展现,经济增长动力将有所加强,有利于顺周期行业的盈利增长。长期来看,我们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并相信在经济结构转型下,将有一批优质成长企业脱颖而出,坚定看好科技创新、医疗保健、高端制造和消费的长期发展机会。

  胡超:总体来说,科技股的弹性潜力比较大。短期来看,目前恒生科技估值再次接近历史低位,宏观层面及流动性层面的利空反应得比较充分。中长期从基本面角度看,中报季阿里、腾讯及美团等大厂业绩普遍超出预期,降本增效的同时大厂们营收端也在逐步提速,常态化监管带来的稳定预期也使得大厂们在业务端的扩张更加积极。同时,国内服务业及制造业高频指标在显著三季度企稳,对恒生科技涉包括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消费(电商)与广告平台,以及汽车、电子产品、文化旅游等细分赛道,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长空间广阔。参考纳斯达克指数,过去32年累计上涨约30倍,虽然经历过阶段性的大幅回调,但长期增长势头明确。如果我们认可全球资本市场或者权益市场在四季度震荡上行的趋势,那么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这样的资产,具有很强的弹性潜力。

  罗佳明:在这样一个流动性有所欠缺、“钱少股票多”的市场里,我们认为不应该过于追求短期波动带来的利差,而应该通过长期持有优质公司股权,把流动性的影响降到低位,同时也让时间的复利得以彰显。此外,通过有效的投资方式,用专业应对分化,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以长期视角聚焦投资“好生意”,是我们的投资目标。我们主要看好三条主线:1)上游类资产;2)底部布局竞争格局明朗的行业龙头,关注出海创收的企业;3)科技类,对标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如互联网、电子半导体、生物创新药等)。

  曲少杰:港股处于价值投资区间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事实,龙头股价经过3年挤水份,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区间,市场普遍期待股价在业绩反转后能够走出低迷。另一方面,市场又不准备在业绩反转之前抢跑,造成的结果是股价在底部区间震荡,投资价值具有很大吸引力。港股有很多大盘成长股,科技咨询、新能源车、生物医药、消费等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郑剑:前面提到的公司业绩与宏观利率、投资者风险偏好三个因素中,今年公司业绩持续企稳回升,但由于受后两个因素的影响,公司估值依然处于收缩过程中。我们认为,在悲观假设下,公司估值下行空间有限,当前港股市场中未来赚盈利增长的钱是比较大概率的事件,考虑到宏观利率与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的可能性,未来收益应当高于盈利增长的幅度。

  我们持续看好科网(互联网科技)板块中位于历史估值低位的三个细分板块:一是本地生活,因为其成长性与未来潜在市场空间,在整个互联网板块中较为突出,且相关公司业务经营效率较高,潜在竞争影响有限;二是电商,整体板块较为低估,上市公司现金流及现金储备充裕,股票回报率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底部反转,业务重新起步的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板块。

  邢程:从计量角度来看,港股估值位置较低,不仅将为市场抵御外部波动提供缓冲,也有望使港股市场对增长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从而提供更大的弹性。总体而言,我们对港股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香港市场是重要的离岸市场,是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和开放大战略下不可或缺的一环,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归,香港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和内外部资金流的聚集效应或将越来越强。基于目前的外部环境趋于边际改善,中美关系总体朝着缓和方向发展,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或已到达尾声,也为香港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我们认为市场在长端美债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有望将交易重点重回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对流动性更敏感“久期”更长的资产上,其中包括互联网、新能源车、科技硬件和生物医药等板块。

  黄成扬:我们认为港股主要细分成长和高股息两大类的机会:(1)细分成长方向我们看好的领域包括互联网,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以及电动车相关的机会;(2)高股息类别里港股的运营商和能源板块也仍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港股市场投资难度较大

  更适合机构投资者参与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您的经验来看,与A股相比,投资港股的难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志华:港股市场和A股相比,由于港股以中国公司为主,但投资者结构中海外投资者占比较大,因此具有比较明显的离岸市场特征。投资港股的时候,除了考虑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国内流动性、行业的周期变化、企业的基本面外,还需要考虑海外资金配置港股的思路变化,因此,要进行海外市场的横向比较、研究海外货币政策和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分析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认知和风险偏好等因素。投资港股的难度在于港股市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也较容易受境内外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资金结构动态变化也会导致风格和估值体系出现阶段性变化,也更适合具有长期投资经验和深厚研究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参与。

  黄成扬:港股的复杂性在于它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国内和海外的宏观变化都会对港股造成影响,同时港股的投资者又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受到国际关系以及宏观增长变化等多因素影响。在做港股的主动投资时,既要考虑多重影响因素,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守得云开见月明。

  邢程:港股市场由于是国际化市场,相对国内市场而言更加复杂,一是影响港股的估值因素与A股有所不同,比如港股流动性受海外货币政策变化影响更大,一些国际性事件、黑天鹅事件、海外市场表现等对港股的影响也相对较大;二是港股市场交易结构和交易规则与A股差别较大,市场参与者更复杂;三是港股市场上市公司虽然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但也有部分香港本地企业以及部分海外企业,企业信息的获取和研究的覆盖都存在一定难度。

  曲少杰:港股外资投资者占比高,需要时刻关注外资投行给出的投资建议;市场受国外货币政策影响较大,美国的CPI、就业数据都会对港股造成影响;同时港股市场需要考虑国内经济因素也需要兼顾国际环境,所以港股市场还是有一定门槛。

  郑剑:港股市场中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会受多元区域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利率,区域经济比较,国内政策利率等各方面的影响,因而投资难度较大。

  胡超:三季度港股内部的分化开始加大。以恒生科技为例,不再表现为所有成分股同涨同跌,三季度上涨和下跌家数各为15家,表现最好的个股累计上涨超50%,表现最差的个股累计下跌超30%。这种市场结构表明,投资人不应再过度依赖于上述提及的宏观因子来判断港股,转而更加基于个股基本面的变化来做出决策,公司的“好”“坏”在股价上开始有所体现。

  中国基金报记者:个人投资者布局港股需要注意哪些风险?您有何建议?

  王志华:港股市场具有离岸市场的特点,结合了中国的基本面和海外的流动性,驱动因素较为多元,而且市场提供了众多的做空工具和衍生品,也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因此市场也较容易出现波动,所以投资港股需要具备严谨的投资框架,并经过深入和充分的研究。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在进入市场前,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同时还需要对投资标的进行深入理解,充分了解其业务模式、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信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成功率。此外,投资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面对市场调整时要坚定信心。历史经验表明,港股市场的不少机会是在超跌中产生的。例如,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大反弹行情就是一次典型的例子。在个股选择层面,个人投资者应避免频繁操作和追涨杀跌,而是聚焦于具有较高盈利确定性的价值股,同时考虑风险溢价和底线思维,以稳健的策略应对市场波动。

  郑剑:港股市场监管条例较为完善,对投资者保护相对成熟,但市场中存在有较多的低估值但没有流动性的股票,容易产生低估值陷阱;同时亦存在较多中国市场特有的题材概念股票,因此投资研究难度较高。建议投资者多关注企业经营的基本面,多关注企业盈利的变化方向。

  黄成扬:港股因为是可以做空的市场,且没有涨跌停限制,个股的日内波动风险会比较大,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不要追高。同时,因为投资者类别不同,定价机制也跟A股不同,我们要注意不要把A股的定价区间直接套用到港股上。

  曲少杰:个人投资者对个股、对市场、对定价逻辑可能都难以有很全面系统的了解,建议个人投资者不要贸然投资个股,如果想参与港股投资也要挑选市值大、流动性好的优质大市值公司。可以考虑通过公募基金投资港股。

  胡超:目前香港市场目前整体格局依然没有走出区间震荡模式。港股估值、风险溢价、情绪指标都处于较低的位置,当有利好刺激时,弹性是存在的。但未来能否持久上涨走出牛市,中国经济增长的进一步确认还是关键性因素。

  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人都过于急躁。我们曾经见过很多用户因焦虑而急于投资。但事实上,资本市场机会从来都不缺少,只要你足够耐心,就能等到合适的机会。所以不要着急,很多人喜欢追高,其实没有必要,这是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是在适当的时机出售。资本市场是有波动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卖出。

  邢程:首先,港股市场由于是国际化的市场,受到全球经济形势、政治环境、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在进行港股交易时,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投资者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其次,港股上市公司的结构相对国内市场而言更加复杂,普通投资者对港股上市公司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择股难度会变得非常大,另外由于市场参与者的不同背景和资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港股市场中普遍存在。投资者需要具备充分的研究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同时,港股市场还存在诸多如交易时间、买卖规则、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不同,普通投资者同样容易混淆或缺乏认知,投资者如果贸然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市场,或者与本地市场规则差异较大的市场,就非常容易出现操作风险。

  最后,汇率风险也是投资港股需要考虑的风险之一,港币与其他货币的兑换率的波动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投资价值波动,进而影响投资港股的收益。

  通过基金投资港股,由专业机构进行组合投资管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可以大幅降低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操作层面上效率更高、风险更低,而且投资门槛较低。

  罗佳明:由于港股市场波动较大,建议个人投资者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公司和行业入手,把确定性放在收益率的前面,也可以关注历史上可以在港股市场中创造阿尔法收益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