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区块百科  > 「高端對話」HashKey Exchange CEO翁曉奇:香港Web3未來十年的主旋律是融合

「高端對話」HashKey Exchange CEO翁曉奇:香港Web3未來十年的主旋律是融合

香港未來十年的主旋律是融合,我們會在「無監管不金融」「長期主義」「牌照先行」的原則推動下積極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創新和穩健的金融市場。

文章作者:Echo,MetaEra

文章來源:MetaEra

近日,MetaEra香港專區重磅上線,“香港加密新政兩周年慶典”系列活動領銜首發,其中重要的一環便是「高端對話:香港Web 3.0影響力領袖人物」,本期採訪的人物是HashKey Exchange CEO翁曉奇Livio Weng。



翁曉奇Livio Weng,HashKey Group首席營運官兼HashKey Exchange首席執行官。 2023年被任命為HashKey Exchange的新CEO。 HashKey Exchange致力於與傳統金融機構的融合,推動了與銀行業、證券行業以及支付機构的合作。 在他的領導下,HashKey Exchange在合規、RWA(Real World Assets)、ETF(Exchange Traded Funds)、穩定幣等加密貨幣領域的潜力賽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精華觀點

·香港未來十年的主旋律是融合,我們會在「無監管不金融」「長期主義」「牌照先行」的原則推動下積極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創新和穩健的金融市場。

·香港不僅可以發行港元穩定幣,還可以發行美元穩定幣。 亞洲市場也可能會有受規管的穩定幣,甚至形成穩定幣的兌換市場,這些都可能形成新的業態,值得期待。

·未來,Web3與傳統金融之間可能不再有明顯的界限,而是相互交融,各自發揮所長,產生的交集將對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看好新加坡和中東作為新興市場的發展潜力,並將在這兩地進行重點佈局。 同時,香港將一直是我們的總部。

·在這輪牛市中,競爭可能不是持牌交易所的主旋律,更多的是共同推動行業政策的開放。

訪談全文

MetaEra:我們先來聊聊關於HashKey的創立和發展話題,香港特區是在2022年10月才發佈《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但是2018年就誕生的HashKey,在面對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大部分同行選擇退卻的情况下,HashKey管理團隊是靠著怎麼樣的思考和決策,堅持發展並壯大起來的呢? 其中的經驗和教訓有哪些可以跟我們分享下嗎?

Livio Weng:這個問題與HashKey一貫秉承的經營理念密切相關,其覈心可以概括為四個字:長期主義。 肖風博士在2013年就洞察到虛擬資產交易所的商業潜力,但一直沒有選擇去做,原因在於當時行業內缺乏正式牌照。 作為一名資深的金融從業者,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典型的可以吃下來的金融業務,但由於缺乏牌照,未來可能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問題。 正如我們今年所見,許多未持牌的交易所在全球範圍內,包括美國、中國大陸以及香港,都面臨著民事甚至刑事責任追究。 囙此,我們堅信,未經監管的金融業務不應輕易嘗試,這與我們的「長期主義」原則緊密相連。 HashKey的所有業務都遵循「先持牌後經營」的原則。 我們已經獲得了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牌照,更多牌照正在申請中。 我們始終堅持在獲得監管牌照後再開展業務,奉行「無監管不金融」的理念。

香港在2018年開始有了牌照制度的雛形。 當時,申請牌照並非強制性的,沒有申請也不會有相應的後果。 但近兩年來,作為從業者,申請VATP等牌照變得必不可少。 肖風博士也是在這一時期認識到,既然香港開始「有法可依」,加上他也一直認同香港的特殊地位,於是做出了一個行業領先的决定:來到香港,通過持牌的管道經營交易所。 實際上,過去兩年整個行業也在經歷著無牌交易所的清理,我們見證了幾家離岸大型交易所的退出,這其實標誌著整個行業從非持牌時代正式邁入持牌時代。 在「長期主義」和「無持牌不金融」這兩個價值導向下,我們在2018年申請了香港的牌照,正式開啟了香港VATP 1.0的正式時代。

HashKey集團的歷史也很有意思。 2015年的時候,乙太坊創始人Vitalik,來到中國尋找肖風博士。 因為他在全球其他地方找了一圈,並沒有找到支持他的力量。 到上海的時候,Vitalik跟肖風有過一次深度的交流。 肖風被年輕人身上堅定的信仰、包括區塊鏈的魅力所折服,囙此主導了乙太坊的首輪的投資。 從這次投資中,他取出了一部分盈利,成立了HashKey。 HashKey最初是作為資本投資,隨後又涉足行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這就是我們的發展歷程。

總結來看,長期主義確實有其短期犧牲的一面,比如在行業發展的早期黃金時期無法參與經營。 但它也為未來的長期的經營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比如說現在,我們發現持牌讓我們與全球,尤其是傳統金融業建立了更多、更深的聯系。 持牌也將為新時代交易所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你放弃了一些東西,卻換來了更重要、更長遠的利益。

MetaEra:香港證監會去年5月31日發佈了VATP牌照手册及發牌制度的過渡安排,現時過渡期已經結束,Hashkey Exchange已經獲得了全牌照並可以合法經營,但據傳聞仍有部分未獲得牌照的交易所仍在展業,並可以出入金。 您如何看待這種朦朧過渡不清的「灰色現狀」? 預計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嗎?

Livio Weng:這實際上是我們一直在向行業宣導的核心原則:不能讓守規矩的人吃虧。 遵守規則的人會根據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守規矩的人卻肆意妄為。 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所以,我們看到,尤其是散戶市場,香港仍有眾多未持牌交易所活躍。 當前,香港在發放更多牌照的同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對那些不遵守規則的平臺採取有效措施,否則牌照在香港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就會受到質疑。

MetaEra:福斯對HashKey的印象頗為豐富, HashKey Group、HashKey Exchange、HashKey Capital、HashKey Global、HashKey Capital Liquid……每一個都是這個品牌多元化面貌的體現。 HashKey現已建立起來的生態版圖都有哪些,怎麼分工? 未來重點是要在哪個賽道上實現新的突破呢?

Livio Weng:大家可能最初對HashKey Capital這個品牌比較熟悉,它是全球管理規模前三的加密貨幣基金,也是亞洲最大的加密貨幣基金。 近兩年,大家可能更多聽到的是HashKey Exchange,這是我們在香港的交易所,也是香港最大的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現時資沉規模已超55億港元,總交易量突破5450億港元,多個業務領域都在快速突破。

此外,還有HashKey Global,這是我們在百慕大的持牌交易所。 我們的規劃中還包括了基礎設施服務,如HashKey Cloud,以及HashKey Japan,還有計畫中的中東、歐洲等地區的子品牌。 總體而言,經過超過十年的發展,加密貨幣行業已經形成了許多細分業務領域。 各大交易所都已分別構建起自己的生態雛形,或者已經初步成型。

通常,交易所會被視為生態主營業務,因為在整個業態中,交易所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是最清晰、最覈心的。 許多都是先有交易所,然後才擴展到礦池、錢包等其他業務。 HashKey是反其道而行之,因為交易所的監管是花了很長時間最後才落地的。 我們首先是從投資開始,然後延伸到交易所。 現在交易所儼然是整個集團的覈心。 我們後續的規劃也是圍繞交易所展開,包括未來的HashKey Chain,這可能將是一條具有金融監管特性的公鏈,主要面向廣大金融機構。 這些子業務將在不同層面上構成HashKey的覈心戰畧版圖,即以交易所為中心業務,其他子業務百花齊放、各具特色。

MetaEra:此前的消息,HashKey會聯合圓幣科技、眾安銀行在香港發行穩定幣。 目前來看,港元穩定幣和其他穩定幣已經陸陸續續在香港合規的框架下一步步實施了,那麼您覺得穩定幣在Web3發展的道路上,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它會是和傳統金融接觸的第一敞口嗎?

Livio Weng:穩定幣是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也醞釀了很長時間了。 香港穩定幣對於香港豐富其Web3產業板塊具有重要意義。 因為香港除了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亞洲的轉口貿易中心,轉口貿易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跨境貿易中,跨境結算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痛點。 傳統的以歐美為中心的SWIFT系統已經顯示出多方面的滯後,包括成本高、時效性差以及節假日不可用等問題。 隨著區塊鏈及穩定幣的興起,在許多領域已經開始出現替代方案。 比如,義烏小商品市場在跨境交易結算中已經開始使用穩定幣。

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由於結算不靈,許多企業不得不採取以物換物的管道,這種情況在跨境貿易中仍然普遍存在。 比如華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貿易商”之一,就是因為它在很多國家輸出了設備,但因為結算不靈,它只能用以物換物的管道。 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和貿易多元化,傳統體系已經無法滿足需求,穩定幣成為一種更有效的補充,甚至替代方案。 過去,像USDT這樣的穩定幣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它們不完全合規,許多機构對其使用持保留態度。 香港的政策不允許本地用戶在香港持牌交易所交易USDT,這也是出於風險防範和對散戶的保護。 囙此,對於未來機构進場的大環境下,機构如何採用穩定幣成為一個問題。

香港出臺持牌穩定幣計畫,順應了整個行業的需求。 在一些之前並不主流的跨境支付結算場景中,確實成為了現實的需求。 RD InnoTech正全力推動穩定幣HKDR的發行,確保其符合嚴格的監管標準,並為推動國際化支付做好準備。 10月,RD InnoTech也宣佈,未來計畫在香港證監會準予下,將於HashKey Exchange正式上線HKDR,推動更高效、合規的跨境支付。

香港發行穩定幣對解决全球機构的場景需求有很大的幫助,這反而讓團隊更有信心:香港不僅可以發行港元穩定幣,還可以發行美元穩定幣。 亞洲市場也可能會有受規管的穩定幣,甚至形成穩定幣的兌換市場,這些都可能形成新的業態,值得期待。

MetaEra:2024香港金融科技周10月28日在港召開,港交所將於11月15日推出香港交易所虛擬資產指數系列,這對HashKey無疑是一大利好,但同時陳茂波司長也表示將會有更多交易所獲取在港牌照,這也會帶來更多競爭。 你如何看待這些新的政策資訊,以及談談您這次在香港金融科技周現場的感受?

Livio Weng:這次香港金融科技周給我的感受是,與去年相比,無論是規模、參與機构的數量,還是整個會場的活躍度和熱鬧程度,都有了很明顯的提升。 去年市場流動性受到巨大衝擊,金融行業失去流動性就如同失去了生命力。 而今年,隨著降息的開始,市場預期流動性將得到釋放,金融行業整體呈現出明顯的活躍態勢,這是我的第一個感受。

第二個感受是,會議內容的深度和質量有了顯著提高。 幾乎所有的話題都圍繞著Crypto展開,特別是圍繞虛擬資產的討論。 有很多關於RWA、新幣種等的討論,包括香港VATP的發展等。 整個會議關於虛擬資產的話題量明顯增加。 與去年相比,今年討論的細節還更多,具體發展和舉措更加具象化。

對於競爭,我認為香港現時還處於整個產業的偏早期。 過去,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持牌交易所,我們主要推動政策的開放,單憑一家會勢單力薄。 如果能聯合更多家一起推動政策的開放,進入更新的業態狀態,對行業短中期發展非常有利。 從中長期來看,也需要防範過度競爭,因為香港市場在散戶潜力上非常有限。 許多持牌交易所都在考慮差异化發展,以確保生存空間。

香港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九龍治水」的問題,當年香港聯交所(港交所的前身)有七家持牌交易所,競爭混亂,市場進入無序競爭,死了幾家。 最終是由港府出面,將剩餘幾家交易所聯合在一起,成立了港交所。 這個前車之鑒提醒我們,過多的牌照可能會導致行業進入無差异化競爭,特別是香港可交易的加密資產還很有限,現時給散戶的幣種主要是比特幣、乙太坊和其他兩個今年剛準予的幣種,對機构投資者也僅限於20多個幣種。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家都無差异地競爭有限的幣種,對大家的營收和各方面發展都會帶來挑戰,可能會陷入價格戰。

現時,我認為短期內合作共推行業發展遠比競爭重要,因為我們已經走過很長的路。 從拿牌到實際展業並非易事,拿牌後還要報備許多科技方案、系統、APP,同時配套相應的人員、管理制度和風控體系等,到真正能够經營可能還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在這一輪牛市中,競爭可能不是持牌交易所的主旋律,更多的是共同推動行業政策的開放。 我們歡迎更多從業者加入行業,共同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

MetaEra:您認為未來十年Web3將如何改變現有的金融市場體系,特別是傳統金融和基於Token的加密金融市場的並存?

Livio Weng:我認為未來十年的主旋律可以概括為兩個字:融合。 現時我們已經在著力在做這個事情了。 從我們近期的發展中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 首先是與傳統銀行業的融合。 過去銀行業對於為Crypto開設帳戶和提供服務持謹慎態度,但隨著我們獲得牌照,銀行業現在可以並且願意為我們提供服務。 銀行業對我們的信任是建立在我們嚴格執行各項政策之上的,這些政策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傳統金融業更為嚴格。 囙此,銀行對我們採取了更加信任的態度,這是一種融合的體現。

同時,我們與證券行業的融合也在進行中。 香港的主要證券公司都在為客戶提供交易撮合、清算以及資產託管服務,並提供資金出入的通路。 隨著港股市場的活躍,資金在亞洲、香港之間流動,最終可能會通過港股市場作為一個跳板,進入香港持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無論是直接還是通過ETF間接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最終的託管和交易都在我們這裡完成,這是另一種融合。

第三種融合體現在香港的支付機构。 這些支付機构服務於全球客戶,最終他們的業務也都在我們這裡得到處理。 銀行業也是如此,眾安銀行已經宣佈將為客戶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其他銀行也在跟進。 我們現在與多家銀行都有正在進行中的合作。 此外,我們還與傳統基金合作,比如與博時聯合發行ETF,推動更有想像力的產品,如乙太坊ETF Staking,這種基金不僅可以認購,還可以帶來收益

總體而言,我們正在與傳統金融業進行實質性的融合。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够將包括前面提到的港交所發行的指數基金等傳統金融業的組成部分,轉化為Web3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體。 未來,Web3與傳統金融之間可能不再有明顯的界限,而是相互交融,各自發揮所長,產生的交集將對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認為這將是香港未來十年金融業發展的主旋律。

MetaEra:對於Web3創業和打拼的人來說,選擇出海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對於新加坡、迪拜和香港這三大Web3都市,您是如何看待在Web3方面的創業環境、就業環境和合規政策的呢?

Livio Weng:這三個地方我們都看好,但我們會各有所側重。 新加坡方面,我們已經獲得了一些牌照,並正在申請更多,而迪拜也在積極申請牌照,近期可能會有進一步的進展和公告。 這些都會為我們在全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們對這幾個地區的橫向比較顯示,它們的發展路徑略有不一樣。 新加坡最初較為開放,但後來由於一些事件,比如FTX事件,導致政策有所收緊。 迪拜之前相對保守,近期可能由於感知到某些賽道有潜力,開始大力推動其發展。 而香港一直是持支持態度,儘管直到2022年才開始明確表態,但實際上香港一直視加密貨幣為重要的金融產業之一。

我們選擇香港作為總部,不僅因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還因為它背靠中國大陸,能够吸引大陸的金融科技人才。 這個行業很依賴人才。 我們現時所取得的成就,歸根結底,在於我們將香港的金融合規和風控人才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及互聯網人才進行了有機融合,為Web3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我們能够快速地發展出「香港模式」,並將其複製到全球其他地區。 囙此,香港將一直是我們的總部。 同時,我們也看好新加坡和中東作為新興市場的發展潜力,並將在這兩地進行重點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