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
什么是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
原则上其实并没有“甲类集团军”的称谓,它是对之前“甲种军”番号的沿袭和俗称,并非军方正式编制名词。而在军史上首次正式出现甲种军的编制,要追溯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1945年,随着美援武器装备大批到来,重庆军事委员会决定编组“三十四年式甲种军”,用以作为对日反攻的主要突击力量。
当时所谓的“甲种军”,就是借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之成功经验,选择一批战斗力较强的嫡系部队进行升级改造,首批入选的有六个军: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和第94军,也俗称为“全美械军”。可以发现,这六个军中有两个隶属于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可见老王当时的如日中天。
甲种军倒不是增加多少兵员(但确实很充实),而是以新一军和新六军的编制、配置为参照(毕竟这两个军战果辉煌),重点加强军直属部队的建设和作战单位火力配置。其中军直部队加强到:一个105mm榴弹炮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信营、一个兽力输送营,以及军部特务连、搜索连、辎重团等杂七杂八的单位。
如此加强下来的军直属部队兵力即已高达5390人,军辖三师,各师也重点强化了直属部队,包括一个75mm山炮营、一个工兵营以及搜索连、通信连等等,使每师编制人数达到10793人(在抗战末期这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了)。因此,三十四年式甲种军的全军兵力接近38000人,普遍配备了美式冲锋枪、轻机枪和步兵伴随火器。
之所以命名为“甲种军”,还意味着这些部队可以优先得到武器弹药、军需物资和补充兵员,从而维系其战斗力的强力存在。不过后来因为美援武器不足,以及狼多肉少,第二批入选的六个“全美械军”就差点意思了,后来干脆出现了“半美械军”,根本达不到初定的甲种军标准。
当然,此时也就不存在什么更高一级建制的甲种集团军,因为按照惯例,甲种军的名额或者美械武器数量的分配,肯定是各战区各派系“雨露均沾”,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兵团级的优先编制。而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是不那么正规的,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分类,唯一的区别 ,那就是战斗力和战斗作风了。
直到建国以后,经过正规化建设和不断的演变,到了七大军区和18个步兵军时期,才正式出现了“甲种军”的内部称谓编制,即遴选曾经战绩辉煌和作风优良的部队,承担着作为精锐战略机动力量的任务。当时入选的有七个军,每军各辖三个师(甚至更多)以及若干直属旅,比如第27军、第38军、第54军等等。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还是沿袭军改之前的番号为好,其实在那个时代出现“甲种军”编制更多是一种无奈,即在经费和新式装备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优先满足若干战备值班部队。比如这七个甲种军中,就包括全军仅有的三个重装军。既然这七个军被定位甲种军,那么其它就是乙种军了,在我军推进合成化的进程中,这些军再升格为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但是在完成集团军的改制以后,甲种军的称谓其实已经不复存在,军迷们只是习惯上将由原来甲种军升格而来的集团军再沿称为“甲类集团军”,并不是很准确很专业。尤其是军改以后,原18个集团军再被整合为13个,作战序列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和变化,再加之经费和新装备的大为充足,集团军之间的实力区别不再那么明显,也就没什么甲、乙之分了。
自从人类有了大规模战争后,各国武装力量便有了编制不同的作战部队。根据时代不同变化,编制也不尽相同,不过,大致可分二类:
一,野战部队(甲类)。即一线作战部队,统称野战军。通常作为战略部队使用,一般以集团军群为战区作战单位,通常用于某一方向或地区。集团军是在集团军群的编制内,受其指挥。任务是在其防区内进行战役作战。一个集团军通常为十二至二十万兵力。由于现代战争的新模式,人力战争逐渐演化为智能战争,集团军的规模大大缩小,大约十万人以内。不过,武器装备更先进,消耗的弹药成倍增长,后勤保障也更加有力。一线部队特点是:装备精良,武器先进,齐装满员。训练有素,文化素质和作战素质高,单兵作战能力強。
二,现役常规部队(乙类)。统称二线作战部队。编制同上。无论在武器装备上,训练补给上,还是作战能力方面,都低于一线部队。它的作战目的,主要是补充和增援一线作战部队,必要时也在开辟的战线上作战。
此外,还有预备役,尽管它未纳入现役之内,但一声号令,它能迅速编入正规军作战。预备役由两类人组成:一个是退伍军人,另一个来自受过军事训练的民兵。
甲乙类别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的,但是当年和现在是有区别的,现在准确叫法应该是简编集团军和重装集团军,先说说所谓甲乙集团军,集团军是从由各个野战军配属了根据战役需要防卫需要而将各个技术兵种重新组合的方式,编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作战单位,而在这种编成之前,各个野战军已经有了甲类的分别,正常情况甲类军的基本编制是由三个步兵师以及军属高炮团,炮兵团,坦克团,工兵团,通讯团,和防化部队,医院等组成,而一个师由三个步兵团,以及师属炮兵团,工兵营,高炮营,通讯营,师医院等,这种形式甲乙类是一样的,区别在各个团下面,甲类部队一个团由三个步兵营组成,一个营由五个连组成,分别是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重机枪)一个炮兵连(迫击炮,无坐力炮),团直属部队有五个连,分别是重炮连(100重迫击炮)无炮连(82无炮连)高机连(14.5高射机枪)侦查连,警卫通讯连,乙类部队团直属连队只有二个连分别是团炮连(迫击炮无坐立炮,高射机枪各一个排),警通连,(警侦排,工兵排,通讯排),乙类团属三个步兵营不变,但是步兵营只有四个连,三个步兵连和迫击炮无坐力炮,重机枪合成的机炮连,甲乙类,野战军的基本架构都一样,只是在各个团属部队下面有区别,至于后面才野战军演变成集团军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更多区别,比如甲类集团军增加配有陆航团,团属配有坦克营等等,而现在的集团军已经完全重装化了,并且旅营化了,甲乙类的分别已经不大了。
在全军分甲类军和乙类军的方法实践证明一点也不高明,这次军改纠正了这种做法。分甲类和乙类带有不少人维因素。有的一个集团军七、八万人,有的集团军二万多人,七个甲类集团军的装备、人数差别也不小。什么好装备,先进装备都集中到38、39和54三个集团军里,打仗是靠这三个军就能解决问题?实际是在部队中搞二级分化。是一个很不适合现代战争需要的做法,也是很落后的做法。
原来是有甲类和乙类之分,甲类满员近10万人,乙类编制为3-4万人,军队改革后,原来的17个集团军改为13个集团军后,就没有乙类集团军了。现在13个集团军全是满员。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83集团军有多少人的问题全部解答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请收藏关注本站,这里将更新更多关于83集团军有多少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