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面临多重困境 科普视频《七万个未来》呼吁社会各界关注DMD
财经9月6日讯 每年的9月7日是世界杜氏肌营养不良知晓日,今年的主题是“家庭:照护的核心”。
为提高人们对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认识,促进疾病教育、宣传倡导和社会融入,今日,蔻德罕见病中心联合曙方医药在京举办“2025第一届DMD年度峰会及DMD专家型患者赋能培训会”。
当天,蔻德罕见病中心发布DMD科普视频《七万个未来》,呼吁社会各界关注DMD,推动新药研发、医疗和社会保障等。
依据病情进展DMD分为五期
资料显示,DMD是一种由X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的严重肌肉退化疾病,主要影响男性。其病因是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缺失,引发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常伴心脏与呼吸系统并发症。每5000名新生男婴中,便有一人患上这种罕见而知名的疾病,全球约有25万名DMD患者。其中,中国的DMD患者预估约7万人,是世界上DMD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DMD患者的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据介绍,依据病情进展,DMD可分为五期:症状前期(0–3岁,多数患者出现运动发育迟缓伴肌酸激酶(CK升高,推荐新生儿筛查;早期可独走期(3–7岁,患者出现肢体无力的症状,90%患者伴有腓肠肌假性肥大及高尔征(Gowers Sign阳性等体征;晚期可独走期(7–12岁的中位年龄为9.3岁(95%_CI 8.7–10.1,患者病情进展加速;早期不可独走期(13–18岁,患者丧失行走能力伴呼吸功能恶化(FVC<60%、脊柱侧凸(>30°需手术;晚期不可独走期(>18岁,患者因扩张型心肌病(左室EF<40%及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心脏磁共振显示72%心肌纤维化。
多学科综合管理可延缓病情并改善生活质量。中国DMD患者死亡中位年龄约18.57岁,当前标准治疗下患者中位生存期达28.7岁(较未治延长>10年,中国区域研究显示,规范治疗者生存期为24.8–27.9岁。
“DMD的诊疗水平,已经与十年前明显不同,有一组患者行走的时间超过了16岁,在这方面,多学科的努力功不可没。”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戴毅教授表示。
药物可负担问题亟待解决
“基本的药物治疗、坚持家庭康复训练和营养管理,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心理支持,可以为孩子带来很大程度的改善。”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吴丽文教授表示,DMD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配合康复治疗,以减缓肌肉衰退的速度。
戴毅教授表示,DMD是一种致残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健康。在治疗方面,建议从3岁以后就进行积极的激素治疗。
但是,DMD患者激素治疗规范率仅23%,DMD专业医疗资源的稀缺,使众多患者无法得到规范治疗和有效管理。长期使用传统激素导致生长发育落后、骨质疏松、肥胖、多毛、易怒等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患者及家庭期待有更好的、更新的、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或者是能够治愈疾病的药物研发上市,给予他们希望。”吴丽文教授说道。
2024年12月,国家批准了首个DMD适应症新药伐莫洛龙上市,填补了DMD治疗领域的空白,让中国DMD患者从“无药可用”迈向“长期足量”规范化治疗新时代。另据公开资料统计,当下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个DMD临床在研项目推进。“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未来10年DMD患者的平均寿命将得到提升。”戴毅教授补充道。
尽管近年来全球已有包括伐莫洛龙在内的创新药物获批,但患者群体仍面临多重障碍:药物价格高昂、医保覆盖不足,加上患者需长期康复和护理,药物可及、可负担成为当前DMD家庭最为关切的问题。
从单个家庭的经济负担来看,随着DMD患儿行走能力的丧失,61.3%的家庭需要一名家长全职照护,患儿家庭的治疗、康复、护理等年均花费约20万元。蔻德罕见病中心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DMD家庭年均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60%以上,部分家庭因无力承担费用,被迫中断规范治疗。
为此,吴丽文教授呼吁医保能够尽可能地覆盖DMD治疗,惠及更多患者及家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DMD多学科诊疗团队负责人李西华教授也呼吁,加快对罕见病立法制度的建立和建设,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政策上的保护。
曙方医药董事长、CEO严知愚表示,随着安迦利®伐莫洛龙口服混悬液正式实现规模化临床应用,DMD领域开启长期足量规范化治疗新时代。“我们将在相关政策指导下,与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高药物临床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家庭获益。”
为助力DMD患者群体,2024年9月,蔻德罕见病中心联合多位患儿家长发起成立了全国DMD患者家庭联盟,这是一个由DMD患者家庭自愿加入的、全国性、公益性、互助性的患者社群。联盟的成立,旨在加强药物研发与引进工作、科普宣传与公众教育工作、患者服务工作、社会倡导与社会呼吁工作。目前联盟已搭建管理委员会,成立28个地区工作组,覆盖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江苏、重庆等省市。
“患者自身的意识觉醒与知识储备是一切改变的起点。患者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们不仅是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早期驱动力,更是连接各方利益的桥梁,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持续推动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政策支持在内的系统性进程。”蔻德罕见病中心主任黄如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