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2025年财政政策取向将更明确 支持消费有提升空间

2025年财政政策取向将更明确 支持消费有提升空间

  2024年全球经济在复杂多变中展现韧性,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下依然实现了稳健前行,成就斐然。步入2025年,中国经济航船将再次扬帆起航。

  202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今年的经济工作举旗定向。面对新一年的经济机遇与挑战,中国将如何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证券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进行解读。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对于2025年宏观经济,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仍将维持在5%左右,投资和消费增速略高于2024年。受政策支持的投资和消费领域或成为经济亮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5年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促消费和扩投资的增量政策都值得期待。

  对于具体领域,李迅雷表示,2025年公共消费与基建将是亮点。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政策有必要聚焦于加力扩大内需。而大力提振消费以及适度加力基建投资,都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提振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是财政直达民生。”中金公司研究团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货币要通过中介机构才能传导至最终需求,而财政直达民生可以绕过中间渠道,逆周期力度更强。尤其在贸易摩擦不确定性较高、出口价格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扩张提振内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效能

  具体从财政政策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等多方面举措。

  2024年12月13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要及早谋划、落实落细各项财政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效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的基调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有所不同,显示2025年财政政策稳增长取向更为明确有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财政政策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李迅雷表示,毫无疑问,2025年通过财政政策加力,来对冲家庭和企业部门的消费需求不足,非常有必要。中国通过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去支持消费恢复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王青分析,具体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一个提高、两个增加”,即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其中,预计2025年目标财政赤字率会从2024年的3.0%上调至4.0%左右,这会增加约1.3万亿元的财政支出能力,并释放财政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清晰信号;预计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规模会从2024年的3.9万亿元扩大到6.5万亿元左右(包含化债额度);预计2025年除了发行1万亿元左右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外,超长期特别国债还会继续发行,发行规模会从2024年的1万亿元提高至1.5万亿元至2万亿元,其中对“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会从2024年的3000亿元加大到6000亿元左右。整体上看,2025年政府新增举债额度有望达到15.4万亿元,显著高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