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樊力谨:深耕港股价值沃土 把握优质增长机会
今年以来,随着港股市场明显回暖,深耕港股的绩优基金经理受到更多关注。广发基金樊力谨长期跟踪港股市场,拥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和近4年公募管理经验,深谙港股市场的离岸特性与高波动特点,始终坚持“深度研究,耐心投资”的理念。
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框架下,樊力谨通过精选具备持续盈利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构建出稳健而富有弹性的投资组合。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其管理的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近半年净值涨27.35%,跑赢业绩比较基准8.65个百分点。
谈及港股市场的新机遇,樊力谨认为,随着制度红利的持续释放,港股将迎来估值修复与企业盈利见底回升共振的第二增长阶段,内需龙头、全球化布局企业以及供给侧改革受益行业将成为未来优质增长的主要方向。
谋定而后动 秉持长期投资理念
樊力谨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加入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海外组,担任海外研究组组长,重点研究港股,也研究美股、欧洲、日本等市场的部分优质公司。
彼时,樊力谨研究金融、地产等与宏观总量紧密关联的行业,研究时需要将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结合,这让他学会站在全局的视角进行产业比较。4年行业研究经验,则让他在消费、金融、地产等行业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壁垒。2021年5月,樊力谨晋升为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开始管理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
8年的投研实践,让樊力谨对于港股市场积累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在他看来,港股市场属于典型的离岸市场,资金和交易者结构相对复杂,高波动性是其显著特征。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港股市场进行趋势交易,收益率的折损可能远高于其他市场。因此,逆向的价值投资者往往在港股市场有较好的收益表现。
“港股市场会奖励深度研究与耐心投资,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耕耘的沃土。”樊力谨介绍,即使是基本面扎实的优质公司,在遇到市场大幅调整或短期的利空冲击时,股价都可能出现剧烈波动和超调,这也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好的买入时点。正因为如此,耐心地等待并遵循严格的交易纪律,在港股市场通常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正所谓“方知不动是真山”。
发展才是硬道理 重视盈利持续增长
在投资框架上,樊力谨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精选个股,并重视企业的增长潜力。他将增长作为最重要的选股因子,认为盈利能否持续增长是公司市值能否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樊力谨表示,主要通过三个维度发掘优质成长股。首先,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例如市场空间、行业竞争格局、企业竞争壁垒等,将中长期可持续高成长的公司作为组合的核心底仓。具体而言,比较关注两类商业模式:一是成本领先类型的企业,依靠成本优势获得超额盈利;二是强定价力类型的企业,通过超强的定价能力赚取消费者剩余。其次,关注中期景气度快速提升的行业个股,并将其作为组合的中坚力量。最后,关注“老树新花”类价值成长股,并将其作为组合增强收益的来源。对于价值成长股而言,“便宜”并非买入的主要理由,核心在于把握公司未来盈利水平及增长预期的变化,即“老树能否开新花”。近几年,樊力谨重点关注商业模式与增长逻辑正发生积极转变的低估值公司,因其起始估值较低,重估过程往往能带来较大的收益空间。
“以上三类股票都是通过增长为投资者创造超额回报。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我还会结合宏观环境、市场情况、板块景气度等进行动态优化,力争提升组合整体的夏普比。”樊力谨补充道。
港股或渐入佳境 挖掘优质增长机会
在经历了持续上涨后,近期港股市场波动有所加大,许多投资者都在关心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在樊力谨看来,港股市场第一阶段修复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南下投资者,是极度低估情况下的估值收敛。展望后市,他认为,港股市场今年或迎来第二阶段的修复,呈现出国内投资者与海外资金流入共振的特征。
“尽管港股的股权风险溢价已回归历史中枢水平,但相较于美股及其他主要新兴市场仍显著低估。从资金配置情况来看,过去数年,海外投资者对港股的配置从显著超配逐步下调至显著低配,未来全球资金配置的再平衡将成为推动港股第二阶段修复的重要动力。”樊力谨认为,从长远来看,港股市场仍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具体到收益来源,樊力谨认为,相较于A股,港股市场的独特阿尔法来自资本市场的制度红利,包括更加宽松的IPO条件和更加便利的再融资条件。首先,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改善,有望吸引更多优质的中国和海外公司赴港上市,近期多例A股龙头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持续推动港股流动性正向循环。其次,港交所落地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有望持续优化港股上市公司结构。最后,“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等政策,有望长期改善港股流动性。
在樊力谨看来,未来对港股市场优质增长机会的挖掘,可以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益于渗透率提升和市占率扩张逻辑的内需相关龙头公司,如社交互联网、电子商务、运动服饰、软饮料等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经济复苏有望带来估值与盈利戴维斯双击。二是具备全球竞争力并积极“出海”的优势行业,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来突破成长天花板,如白电、黑电、工程机械等行业龙头。三是把握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供需格局反转的投资机会,如光伏、钢铁等行业。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