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高占盈:数字时代艺术史研究的思考

高占盈:数字时代艺术史研究的思考

  高占盈,美术学博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学院副院长、美术馆馆长及创意美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及创作实践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时代对艺术史研究带来了哪些变化?

  高占盈:数字时代为艺术史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方法的转变。数字化技术使得艺术史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考据和实地考察,而是能够借助大数据、计算机视觉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例如,我们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图像处理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微观分析,甚至通过AI算法识别风格演变趋势,这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

  其次是研究范式的拓展。在数字时代,艺术史研究逐渐向跨学科方向发展。例如,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圈之间的艺术传播路径,甚至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使得艺术史研究和展示更加直观和沉浸。

  数字技术还推动了研究对象的扩展。以往,艺术史研究主要关注经典绘画、雕塑和建筑,而如今,数字艺术、算法生成艺术以及虚拟现实艺术作品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艺术的定义,并探索如何将这些新兴艺术形式纳入艺术史研究体系。

  最后是学术交流的加速。数字技术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学者能够即时共享研究成果,提高了艺术史研究的互动性和协作性。例如,数字化博物馆和在线数据库的建设让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获取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资料,大大提升了研究效率。此外,开放获取的在线论文和虚拟学术会议也让艺术史研究更加便捷,打破了地理和经济上的壁垒。

  AI技术如何影响艺术史研究?

  高占盈:AI技术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AI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类和分析大量艺术作品,这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品归档的效率。例如,在研究南越国艺术时,我们可以用AI对出土文物进行智能比对,发现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AI技术能够识别微小的艺术风格差异,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潜在的文化传播路径。

  其次,AI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隐藏的模式。例如,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分析数百年来的绘画风格演变,并预测可能的趋势。通过机器学习,我们可以建立艺术风格的演化模型,甚至训练AI模拟某位艺术家的风格,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创作手法。

  此外,AI还可以用于艺术品的修复和鉴定。过去,艺术品的修复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而如今,AI可以通过算法自动补全缺失的部分,并对真伪进行精准分析。例如,AI可以利用深度学习重建损毁的壁画或油画,使得修复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

  不过,AI在艺术史研究中仍然面临挑战。例如,虽然AI可以高效分析艺术风格,但它难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意义。因此,AI的角色应是辅助研究,而不是替代人文研究者的深度思考。

  数字技术如何影响艺术史的教学?

  高占盈:数字技术让艺术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变现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线教学资源的丰富使得艺术史的学习更加开放。例如,通过虚拟博物馆和在线课程,学生可以足不出户接触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互动学习。在线教学平台使得艺术史课程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其次,AI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为艺术史教学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例如,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推荐相关的艺术作品和研究资料,提高学习效率。智能学习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艺术史教学更加直观。例如,学生可以通过VR“走进”历史场景,体验古代艺术创作的环境,从而加深对艺术历史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在VR环境中“漫步”于古埃及的金字塔或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直接感受历史中的艺术氛围。

  最后,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区块链可以用于记录和验证艺术作品的版权,使得学生的创作更有保障。此外,NFT(非同质化代币的兴起也为艺术市场和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

  如何看待未来数字时代艺术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高占盈:我认为未来数字时代的艺术史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第一,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艺术风格、文化传播路径以及艺术市场的演变。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高级的AI模型,能够自动生成艺术史研究报告,并辅助研究者进行深度分析。

  第二,构建全球化的数字艺术史资料库,使学者能够共享和协作研究,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各大博物馆和高校正在建立开放的数据平台,让艺术史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访问和分析全球艺术作品。

  第三,探索数字技术与艺术史教学的深度融合,例如利用沉浸式体验技术提升艺术史学习的趣味性。虚拟课堂、互动式学习和人工智能导师可能会成为未来艺术史教育的新趋势。

  第四,关注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确保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不丢失艺术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深度。数字技术应当服务于艺术史研究,而不是取代研究者的独立思考和文化洞察。

  第五,探索新兴艺术形式的历史定位。随着NFT艺术、生成式艺术等数字艺术形式的兴起,艺术史研究者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些新的创作方式纳入艺术史的框架,并探讨它们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影响。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