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 上半年国内投资向“新”发力、“绿”动未来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 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2.8%。经济绿色转型带来的新需求成为投资市场的重要发力点。
在内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的绿氨生产基地,首期项目已经投运,整个项目的设计产能将超过百万吨,而这个项目很像是一个超级的绿色消化系统,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消化成零排放的绿氨,这些绿氨将使用在交通物流以及化肥生产等领域。
本次投产的绿氨项目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也标志着中国绿色氢氨产业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推动风电光伏资源本地化消纳成绿氨产品。
内蒙古赤峰远景绿色氢氨项目工厂厂长邓运辉称:“绿氨是通过风电光伏电解水当中的氢,然后加上空气中的氮气,从而来合成氨。传统上我们的能源是通过挖掘和勘探,未来是通过这样的工厂制造出来。”
在项目现场,一辆满载绿氨的罐车缓缓驶出园区奔赴市场,这个项目还获得了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书”,为绿氨产品打开了国际绿色能源市场。业内预计,绿氨带来的全球市场需求将达到2亿吨。
内蒙古赤峰远景绿色氢氨项目运营技术经理贾军称:“我们选择赤峰的目的之一是因为它离锦州港这里的码头非常近,未来肯定是打开一个国际市场,像日韩欧洲都可以经过船运进行销售。”
在新疆哈密,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中国能建1500兆瓦“光(热储”一体化基地项目近日完成219米高的吸热塔封顶。项目总投资46.96亿元,其中150兆瓦光热电站是新疆最大的单体光热项目,整合了约73万平方米定日镜与百万千瓦级光伏组件,实现储热型光热与光伏的深度耦合。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项目经理俞华称:“项目预计2026年9月投产,年发电量29亿千瓦时,可供58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项目建设的第二代光热电站最大化利用了储热空间,提升顶峰调节能力,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有力手段。”
当国内需求从“有”到“优”、从“量”向“质”跃迁,投资方向也在同步校准,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基建、绿色能源等潜力赛道。上半年,全国合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5.5万亿元,同比增长57%,有效带动投资规模增长。政府通过标准引导、财税激励等手段,让企业敢于将资金投向那些技术成熟、前景可期的“明日之星”。让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形成链条,推动更具韧性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