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到股东再到社会 华大基因以基因科技书写健康普惠答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盛夏,一封特殊的感谢信送到了华大基因总部。
股东韩先生在信中写道,若不是华常康®的检测,他不会在毫无症状时发现早期肠癌,是这场股东回馈活动挽救了他的生命和家庭。
这封滚烫的信,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生故事,更揭开了华大基因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使命的实践轨迹。从守护员工健康起步,将经验外溢至股东,最终辐射全社会,华大基因构建起一条从个体健康到公共卫生的普惠之路。
员工健康管理 筑牢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起点
“员工肿瘤发现不得晚于医院。”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的这句话,道出了对员工健康管理的期待,也透露企业健康管理的初心。作为基因科技的先行者,华大深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从守护好身边人的健康开始。
在华大,员工健康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覆盖检测、干预、保障的完整体系。
每年,员工都会收到一份堪称顶配的特色体检包。从基因组测序、肿瘤标志物检测,到MRI等影像检查,再到肠道微生态等微观指标分析,20余类检测项目织就一张精准的健康防护网。
更具创新性的是,华大提出新三高(高体质、高颜质、高心智理念,将健康管理从疾病治疗推向主动健康。
从2017年起,华大通过鼓励爬楼上下班、CrossFit训练、精准营养配餐等举措,累计举办上千场员工运动活动,超万人次参与其中。
这套体系的核心是汪建提出的“138”模式。“1个严控”指向传染性疾病防控,“3个远离”围绕出生缺陷、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防控展开,“8项注意”则聚焦基因与体质维护。
在“3个远离”目标下,华大员工新生儿中无严重出生缺陷,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持续下降,肿瘤早筛率显著提升。一位员工的真实经历颇具代表性,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后,公司建议其每3个月复查,最终在早期确诊并成功治疗,如今已恢复健康。
健康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更是对科学的追求。华大员工的这句话,道出了个体健康与企业使命的深层联结。正是这种从“我”出发的健康实践,为华大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健康管理经验。
股东回馈升级 让投资者共享健康科技红利
韩先生的故事,是华大基因将员工健康经验外溢的生动注脚。
2025年初,华大基因启动年度股东回馈活动,向持股满一年的股东免费赠送华常康®肠道健康检测礼盒。这款通过分析粪便DNA甲基化变化筛查肠癌的产品,正是华大在员工肿瘤防控中验证过的成熟技术。
韩先生表示,起初只是想支持公司,没想到成了救命稻草。他的经历并非偶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数据,结直肠癌目前已位列我国第二大高发癌种,死亡率排名第四,且城市地区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结直肠早期症状隐匿,大量患者在确诊前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等到腹泻、便血、贫血、消瘦等信号出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而华常康®的灵敏度能在癌变早期捕捉到基因层面的信号。华大基因将这项技术纳入股东回馈,不仅是福利,更是对投资者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深刻诠释,让股东在分享企业发展红利的同时,亲身验证基因科技的真实价值。
华大基因明确表示,将健康纳入股东回报体系,是希望更多人意识到,基因科技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当下就能守护生命的工具。从员工福利到股东权益,华大基因完成了健康管理经验的外溢,让科技红利从企业内部走向更广阔的群体。
社会辐射3000万人次 筛查勾勒健康中国图景
“如果我们能在华大内部做好健康管理,就能在一个社区做好;能在一个社区做好,就能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做好。”汪建的这句话,指引着华大基因从小家走向大家。
在哈尔滨,华大智惠龙江未来实验室的测序仪正日夜运转,每年计划为80万45-64岁常住居民提供结直肠癌早筛服务。这项全球率先开展的“从民生切入的大规模精准公共卫生项目”,采用的正是华常康®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已帮助数百人在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实验室搭载的全球最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为普惠性筛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河北,华大基因与当地政府合作的孕妇无创产前基因筛查项目已连续三年列入全省民生工程。通过国产化测序平台,项目累计为百万孕妇提供服务,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检出率达99.61%,远超传统筛查技术,为每个家庭筑起生优防线。
华大基因持续推动基于基因检测的民生项目落地,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在全国20余个省份落地120余个民生项目,累计筛查近3000万人次,提升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
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延续着“138”模式的核心逻辑,以基因科技为支点,将员工健康管理中验证的早筛、早诊、早治体系,转化为适应不同地区的公共卫生解决方案。
从员工体检表上的一组组数据,到股东感谢信里的一句句心声,再到千万人次筛查中被改变的命运,华大基因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轴,画出了一条从个体到社会的健康普惠曲线。这条曲线的每一个节点,都写着同一个答案:科技的温度,终究要落在守护生命的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