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百川创业板IPO过会:新能源热管理龙头驶入资本赛道
近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审议通过了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的首发申请。纳百川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秉持“恒温电池、绿色续航”的发展理念,纳百川深耕热管理系统领域,以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早在2011年,公司就启动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的自主研发;2015年完成实车应用验证;2016年成功配套上汽大众国内首款新能源汽车,同年还成为多家国内主机厂首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主要供应商,顺利完成从燃油汽车热管理向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产品的业务转型。
在客户资源方面,纳百川已建立起广泛的合作网络,服务客户包括宁德时代、蔚来、理想、零跑、吉利、东风日产、奔驰、大众、奇瑞、赛力斯等国内外主流主机厂和电池制造商。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超300项产品项目的开发与PPAP交付,适配车型超200款。在储能热管理领域,公司也已进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财务表现上,纳百川近年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31亿元、11.36亿元和14.37亿元,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其中,电池液冷板销售收入分别为8.04亿元、9.50亿元和11.79亿元,2025年1-3月收入3.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超过80%,成为业绩支柱。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5年3月,研发费用分别为3,406.96万元、4,394.05万元、5,411.17万元及1,016.5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均维持在3%以上。
技术方面,纳百川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核心设备多为自主定制,已形成控温技术、轻量化技术、残值评估技术、设备工艺优化、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优化等核心技术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20项发明专利、18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牵头起草了《车用动力电池液冷板技术条件》(T/CSAE 324–2023行业标准。公司还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等,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获得广泛认可。
生产与质量体系方面,纳百川在浙江温州、安徽马鞍山和滁州设有三大生产基地,生产场地超过20万平方米,并计划在四川等地进一步扩大产能布局。公司全面贯彻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引入氢检、CCD检测、MES系统等先进技术与设备,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纳百川的成功过会,不仅体现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技术优势,也反映出监管机构对其业务模式、成长性及创新能力的认可。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动力电池热管理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纳百川凭借其先发优势、核心技术和优质客户资源,有望在资本市场助力下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研发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