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孙迪:AI产业链有望成为媲美移动互联网的长期机遇
随着AI产业链持续升温,硬科技主线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在此背景下,一些重点布局算力芯片、大模型及应用软件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以孙迪管理的广发先进制造为例,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该基金近一年回报超90%,在同类标准型股票基金中排名前10%。
孙迪拥有16年证券从业经验、7年投资管理经验,长期专注于研究先进制造、消费与周期等行业。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及4年实业工作经验,让他对硬科技企业有着独到的理解。“超额收益来自深度研究与趋势判断,长期持有盈利能力强、龙头地位稳固的企业是实现超额回报的关键。”孙迪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AI产业链有望成为媲美移动互联网的长期机遇,未来仍将重点关注。
超额收益来自前瞻深度研究
电机专业本科、工程学和金融学双硕士的复合学科背景,为孙迪从事行业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毕业后,他先是在一家全球顶尖通信企业工作了4年,对电子与通信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理解。2009年加入广发基金后,其先后负责消费、制造等板块的研究,随后转到研究管理岗位,先后担任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总经理。
深耕研究岗位16年,让孙迪得以持续跟进不同板块的产业趋势,在保持行业广度覆盖的同时,也在大制造、科技等方向持续积累研究深度。在其看来,只有高质量的深度研究,才能真正挖掘企业的长期价值,并在波动的市场中拥有坚定持有的信心。孙迪表示,深度研究就是对企业要有准确的定价能力,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对产业和公司的深入洞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真正理解本质的东西,理解产业和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壁垒”。
在研究一个新兴领域时,孙迪最看重的指标是成长空间,因为这一点决定了行业发展和投资机会的上限。他首先是倾向于把握“从1到10”的阶段,这往往也是企业业绩快速爆发、估值迅速扩张的阶段;其次是看行业价值量的分布和竞争格局。
孙迪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在产业趋势尚未被广泛认知时,能够通过对产业链的深度研究和对产业趋势的独立判断,把握产业发展的早期信号,从而在估值扩张的过程中获取超额收益。如果后续估值出现明显泡沫,或者上涨空间已难以测算,则要考虑止盈、切换或是继续持有。对于龙头公司,他更倾向于长期持有,这远胜于频繁调仓。
聚焦硬科技和先进制造
广发先进制造是孙迪自2022年3月开始管理的主题基金,投资范围涵盖硬科技、制造业,包括计算机、电子、通信、医疗器械、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汽车、国防军工等板块。在他看来,所谓先进性:一方面体现在行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必须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企业本身,既要有坚实的技术和渠道壁垒,又要有突出的盈利能力,并且能在全球舞台与巨头竞争或合作。
具体到组合管理上,孙迪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在科技成长方向寻找大周期的产业趋势机会,例如,AI产业链类似于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是有望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产业机遇;第二层是在传统制造业或周期成长领域,寻找小周期向上的配置窗口;第三层是在周期比较平稳、估值相对较低时,力争获取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的收益。在个股选择方面,他更青睐盈利能力强、龙头地位稳固、估值合理的公司。
先进制造和硬核科技作为成长资产,本身就具有高成长、高弹性的特点,如何处理中短期的波动,往往也是基金经理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孙迪的经验是,减少参与或避免介入缺乏业绩支撑的主题性机会,是较为有效的风控策略。反映在组合管理上:当产业趋势明确时,他会集中配置行业龙头;而在宏观或产业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则在行业和个股层面适度分散;此外,在短期涨幅过大或交易过于拥挤时,会及时止盈或降低仓位。
“今年以来,市场风格在创新药、AI产业、红利等几大板块轮动。尽管板块频繁切换,但总体而言,主力资金流向了产业趋势最强的方向。”孙迪表示,基于向好的基本面和宽松的流动性,他一方面继续坚守长期看好的硬科技、先进制造业方向,另一方面也灵活增持其他行业中有竞争力的公司,例如在二季度低位加仓了港股新消费龙头股,持有期间股价实现翻倍。
看好AI产业长期机会
经历8月的强势上涨行情后,9月以来市场步入震荡盘整阶段。站在当前时点,孙迪对后市持积极态度。他认为,这一轮行情在政策支持、长线资金托底和流动性充裕等因素的多重支撑下,具备良好的赔率结构,预计科技成长方向中长期仍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如AI、创新药、港股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
其中,AI是他最为看好的方向。“AI产业是一轮可以媲美移动互联网浪潮的长期机会,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当前硬件基础设施方向具备更清晰的成长逻辑和盈利兑现度。”在AI产业的细分领域中,孙迪尤为看好海外算力链相关领域,如PCB、光模块、液冷、电源、机柜等,其中长期空间大、行业格局好的公司,仍是他的重点关注方向。
如何把握AI产业链的投资节奏?对此,孙迪表示,坚守核心资产是其主导策略,“我的投资风格并不倾向于频繁进行高低切换的调仓操作,因此,我仍然坚持将海外算力链的核心标的作为组合的基石,同时持续跟踪二三线公司的基本面落地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参与部分交易”。
此外,他认为“出海”也是值得关注的一大方向,这也是龙头企业重塑基本面的重要逻辑。海外市场为具备制造优势和品牌潜力的企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和制造业优势,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家电等板块都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同时,部分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或依靠新的品牌与IP打造,也正在走向海外,为企业长期成长注入动力。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