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交银人寿:老年人投保有讲究,“三适当”原则护周全
“三适当”原则是指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这是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准则,也是理性投保的关键指南。
W阿姨今年68岁,身体尚可,退休金稳定。某天,一位“热情”的保险代理人小Z上门拜访,极力推荐一款“高收益、可养老”的分红型保险,宣称“每年交10万,交5年,不仅能养老,还能给孙子存教育金”,并暗示她签单后返部分佣金。W阿姨被“高收益”和“人情”打动,未仔细阅读条款便匆匆签字投保。不久后,W阿姨因关节炎住院,这才发现所购保险竟无任何医疗保障功能,且高昂保费已占据养老金大半,退保损失巨大。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W阿姨被推销的是缺乏核心健康保障功能的分红型理财保险,与其最迫切的风险保障需求明显错配。W阿姨对保险产品了解不够深入,未深入了解产品条款和保障范围,轻信了代理人口头的夸大宣传和“返佣”诱惑。同时每年10万元的保费占据其养老金大半,远超W阿姨的可承受范围,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风险提示】
为保障老年消费者权益,避免类似风险,投保时请务必牢记并践行“三适当原则”:
坚持“产品适当”:聚焦核心保障。
1.优先刚需:老年人应优先考虑医疗险和意外险,这是抵御健康风险的基础保障。在基础保障充足且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养老年金、寿险等具有储蓄或理财功能的保险。
2.警惕“高收益”陷阱:牢记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对承诺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要保持高度警惕,仔细核实合同条款中的收益计算方式和风险说明。
确保“渠道适当”:选择正规可信。
1.认准官方与持牌机构:优先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官方APP、官方客服热线或持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颁发牌照的正规保险中介机构进行咨询和投保。
2.警惕“人情单”与“返佣”:面对代理人推销,务必主动核实其执业资质。“返佣”属违规行为,可能伴随销售误导,切勿因小利而忽视产品本身是否合适。
3.核实资质,细读条款:无论通过何种渠道,投保前必须一字一句仔细阅读并理解正式保险合同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部分,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做到“需求适当”:量力而行,保额充足。
1.量入为出:保费支出必须严格控制在家庭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不影响晚年基本生活质量和应急资金储备。
2.保额充足:购买的保障额度(如医疗险保额应能有效覆盖潜在的大额风险损失(如重大疾病医疗费用,避免保额过低导致保障形同虚设。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