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招联故事 | AI 消保,科技与温度的“双向奔赴”

招联故事 | AI 消保,科技与温度的“双向奔赴”

  【编者按】

  招联的故事,由你我共同书写。

  自2015年成立以来,招联致力于借助数智技术的力量,用金融微光成就那些平凡却闪耀的梦想。十年普惠路,既凝聚着万千客户的信任托付,也承载着招联员工的热忱奉献。我们特别推出《招联故事》专题,记录那些“双向奔赴”的故事:

  客户篇,聚焦招联客户的奋斗历程,他们让梦想照进现实,让信用不负期待;员工篇,定格招联员工的躬身耕耘,他们在数智化浪潮中践行普惠初心,诠释金融温度。

  这些真实的故事,既是我们奋斗与成长的见证,更是招联“以科技践行普惠,让信用不负期待”理念的生动注解。


  在金融消费服务领域,用户投诉处理一直是衡量企业服务质量与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加强金融消保工作成为监管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机构的响应速度与处理效率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当客服的电话铃声响起,另一端传来的,可能是不满、焦虑,也可能是无奈、无助,是一段被生活暂时困住的人生。

  如何精准又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作为行业领先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早在2023年,招联从战略层面将“投诉率”提升至与“不良率”同等重要的管理指标,推动消保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事中干预、系统治理”,同时率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消保领域的深度应用,助力消保工作增效降本。

  与之相对应的,招联的消保客诉团队也从传统的响应式作战,逐步转型为一支兼具科技洞察与人性关怀的“消保防控军团”。这群特别的“守护者”,每天直面客户的情绪与诉求,耐心倾听、化解误会、提供支持。他们手握AI工具,但真正让他们走得更远的,是始终如一的专业与温度。

  他们说,最后的那一公里,必须由人来完成。

  与时间赛跑

  “过去我们往往处于被动响应状态,现在则更注重提前识别和化解风险,从源头降低客户投诉的概率。”招联消保客诉团队经理凌云(化名说,这场转型的核心,本质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对于客诉处理而言,速度不仅是效率,更是态度。每快一分钟响应,客户的问题就能早一些解决。传统的客诉处理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从受理、记录到流转、反馈……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响应延迟。

  2023年,Chat GPT-4横空出世,不仅瞬间吸引公众关注讨论,更为千行百业的数智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招联顺势而为,依托自研的智鹿大模型,启动了“消保智能体”研发项目,旨在提升消保全流程的服务质效。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到公司业务层面,由于各业务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尚未完全打通,无法形成完整的防控链条;小到具体功能层面,客户方言多样、表述含糊,语义识别准确率低……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招联研发团队与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攻坚组,收集和分析近十万条客诉录音与文本,逐句标注、优化算法,制定数据接口标准,打破信息孤岛。凌云说,“那段时间,加班是常态,但我们都抱着十分坚定的信念,即使是跨部门协作,大家都团魂拉满。”

  努力终有回音。

  经过日复一日的研发与验证,项目组最终成功打通“贷前-贷中-贷后”全链路数据,创新打造的“消保智能体”,为招联建立起“防未然、防未愈、防恶化”三道智慧防线。该系统能基于画像标签精准识别高风险用户,并依托智能质检系统全面扫描服务数据,在关键环节实施分层干预。全渠道智能预警功能,可实现半小时内质检反馈与24小时内处置,从源头闭环解决客户投诉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招联风控技术——“黑镜识别体系”,“消保智能体”可通过比对手机号、地址等信息,精准识别黑产代理与灰产分子,从海量数据中识别风险,为客诉风险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消保智能体”已经成为消保客诉团队最默契的伙伴,招联的亿元余额投诉率与千万客户投诉率也持续降低,消保工作成效领先行业。

  但更让团队有成就感的是,这项成果,帮助他们把更多时间还给了“人”——那些真正需要倾听和帮助的客户。

  科技背后的温度

  团队资深客服远航(化名已从业十年,在同事眼中,他“游刃有余、身经百战”。远航感慨道,“很多情况中,客户投诉其实是出于误解,双方存在一定信息差。”“消保智能体”上线后,凭借精准预判与数据支撑,客服能更快掌握客户情况,化解误解时更高效、有底气。

  一次,客户陈先生因对“提前还款扣款”不满而情绪激动、意图升级投诉。“消保智能体”在30分钟内完成了语义解析与任务分发,为人工介入争取了关键时间。收到提醒后,远航先厘清了陈先生的账单细节,再拨通了他的电话,一边耐心安抚他的情绪,一边按借据算清还款明细,详细解释相关约定。“我和陈先生聊了20多分钟,他慢慢从急躁变得冷静,最后也明白了原委,就撤掉了投诉。”

  这样“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正在招联日常发生。

  星辰(化名是团队公认的“复杂问题专家”,擅长攻克监管重复投诉案件。今年6月,客户叶女士因优惠券问题投诉,在前期沟通不顺、问题升级的情况下,星辰接手了——“每次任务都是未知,但我能做的就是沉着应对。”

  面对叶女士的质疑与不满,星辰始终保持耐心,逐一拆解问题、细致解读规则。她始终相信,“最重要的,是要用客户能接受的方式认真沟通,她的问题得到解决,情绪自然就没有了。”最终,双方顺利达成一致,叶女士还特意夸奖星辰,用专业和真诚打消了她的顾虑。

  专业之外,更需耐心。沐风(化名是团队征信专项小组的核心成员。2024年,她累计帮助超1000名客户解决了征信难题。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客户:“客户语言沟通不畅,准备材料也屡屡受挫,之前尝试过几次都没成功,几乎要放弃了。”

  了解情况后,沐风多次致电,指导客户分步操作。她刻意放慢语速、用短句反复讲解:打印流水、整理材料、邮箱发送,每个环节她都确认客户是否真正理解,并在收到材料后第一时间跟进,直至顺利完成办理。

  凌云说:“数智化从来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让人有更多精力去专注地传递温度,做AI做不到的事情。”目前,招联消保客诉团队采用“智能体 人工专家”的双轨模式,让服务速度与温度兼具:“客户既能享受科技带来的效率,又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

  信任回响

  目前,招联消保客诉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却已形成“横向按场景分组、纵向按专项深耕”的协同体系。8个专业小组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了全面覆盖、快速响应的服务网络。

  据凌云介绍,普通技能组作为前端主力,承担70%以上常规客诉处置,确保简单问题“当日结”,为客户提供及时回应;疑难业务组与升级投诉组专攻复杂案例,以专业深度推动问题“周闭环”,化解深层矛盾;消保专线小组专注于前置介入与主动化解,从源头精准缓解客诉升级;而征信、费用、黑猫等专项小组,则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沐风说,她曾收到过一位客户定制的锦旗,“上面写着‘工作快捷高效,服务热情周到’,虽然是简单的十二个字,但我却深深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力量。”凌云也补充道,有多位客户都曾不约而同地专门寄来感谢信或锦旗,“这对我们团队的同事都是莫大的鼓励。”

  更让凌云自豪的是,招联凭借消保创新项目的前瞻性与实效性,先后获得了监管、协会及权威媒体的多方认可。2024年,招联曾先后荣获人民网“消费者权益保护奖”、入选人民网“建设金融强国创新实践案例”;今年4月,招联在金融监管总局组织的消保座谈会上做了专题分享,总局领导指出招联通过打造“消保智能体”,充分把“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和已病综治”融入运营全流程,对于行业非常有借鉴意义;6月,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的“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中,“招联智鹿大模型消保智能体”成功入选“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成果”。

  “在与同业交流时,我们常会探讨一个共性挑战:在数字时代,如何构建既高效、又充满温度的消保体系?这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自身的实践。招联的探索在于,我们不仅持续提高研发投入,提升消保的效能,更致力于寻求科技与人文服务的平衡点。”凌云说。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而服务的终点,是人。

  招联消保客诉团队正在做的,正是用科技智慧与人文关怀,书写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每一次响应、每一个方案,都不只是完成工作任务里的指标,而是在这个数字时代中,难得的情感连接和信任纽带。而这,恰是金融科技中,最有温度的部分;这份信任回响,终将悠长而深远,逐渐编织出一个更美好、有爱的金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