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  > 告别旧模式 万亿公募巨头的新战场

告别旧模式 万亿公募巨头的新战场

  当常识被重新认知,改革的动力自然而来。

  2024年上半年,天弘基金公司内部开启了一场“数字化工业革命”,其目标是构建流程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科学投资体系。看似复杂,实质很简单:为客户创造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的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

  “当我们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上,而行业的投研方式仍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显然是不足够的。”天弘基金副总经理聂挺进如是说,“我们要赢的是未来。”

  深具国民性和互联网基因的天弘,这次在憋什么“大招”?

  高质量发展未来已来

  2025年以来,政策支持、行业趋势和投研迭代的需求,正共同推动公募行业快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推动金融机构优先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业务数字化转型。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赋能经营决策、资源配置、业务改造、风险管理、产品研发等各环节,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5月,证监会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也强调,“鼓励基金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

  天弘基金已经提前出发。早在2024年聂挺进加入天弘之初,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推进投研体系数字化、工业化改革。对外不动声色,对内炮声隆隆,近一年来,公司过往的主动权益投资方式发生了近乎颠覆式的改变。

  “我确实很着急,对此我并不否认。”聂挺进告诉记者,“行业已经到了改变的关键节点,高质量发展方案在这个时候出台非常必要。”

  从一名资深权益投资负责人的角度来看,聂挺进认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的核心在于“三挂钩”:“第一是基金公司的回报不能光跟股东利益挂钩,而是要跟基民实际的盈利体验挂钩;二是权益投资的业绩包括业绩对应的风险特征要跟相应的基准挂钩;三是对一家基金公司的评价要跟整个公司权益发展的态势挂钩。整个方案有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与权益投资相关,其期待之殷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在聂挺进看来,公募基金长期以来存在的“靠天吃饭、集中押注、高位扩规模之后业绩滑落、投资者割肉离场”的痛点,其难解之处在以“打猎式”为主的投研方式,这种投研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必须打破对过往固有路径的依赖才能破局。

  “未来的投资一定是逐步往工业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要掌握工业化时代各种新要素,把新的生产力加入到公募基金的每个环节中,并进一步提升过程管理与品质管理的质效。”聂挺进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防控风险、更好地赋能给研究员和基金经理,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

  权益投资“工业化改造”

  对权益投资工业化的改造,要着眼于关键环节。

  从权益投资的角度来看,聂挺进认为,公募行业主动权益投研长期存在几大痛点:一是投研“两张皮”,研究员研究的内容和基金经理投资的标的无法有效衔接;二是投研协作缺乏合力;三是投研交互形不成共识;四是投资只有事后归因没有过程品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生意都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重做一遍。那么,在智能化的今天,对于资管行业来说,是否也可以通过科技的加持去解决行业的痛点呢?

  天弘基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天弘基金自主构建的投研一体化平台TIRD,旨在打造一个覆盖研究、决策、投资、交易、归因、迭代甚至销售赋能全流程的数字化闭环平台,不仅实现全业务流程的高效赋能,亦能实现对人、对工作流程、对产品组合的科学管理,从而最终做到流程把关与品质把关。

  据聂挺进介绍说,“通过平台建设,我们致力于将投研体系从传统的单打独斗模式转变为协同生产的工业化模式,同时将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智慧和经验沉淀到平台中,并将机器的全面性、稳定性和精准性赋能于人。”

  经过近一年的使用和磨合,在天弘内部,研究与投资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模样:

  “在研究端,所有的工作在系统里都有落脚,可以进行跟踪和预期;其次在投研交互方面,所有的交流在系统里面都留痕,流程与标准有迹可循;再就是资深研究员也可以把自己多年的经验通过报告和交互留存到平台上,优化平台的算法和准确性。”行业研究部总经理俞仁钦告诉记者,“平台里大量的知识与智能沉淀,能有效帮助研究员成长,并且因为研究工作的留痕与闭环,对人员的考核可以保持客观、公正、公平,进一步的激发研究人员工作的热情。”

  “在投资端,对于我们这些基金经理而言,平台在选股研究、构建组合及跟踪维护等多个维度均有赋能,所有的工作都是全程可见、可控的。我们可以通过业绩数据对基金经理的风格进行更加精准的刻画,确保我们管理的每只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都是明确的。这既可以防范决策的随意性与风格漂移,也可以使我们的产品更准确地匹配合适的客户。”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贾腾如是说,“但我们的这种纪律与规范并不是要抹杀人类基金经理的创造性,更多是为了管住投资的下限,避免随意决策带来的偏离和风险。当基金经理自己的主观观点与平台给出的信号不一致时,我们也会充分保证基金经理做决策的独立性。”

  “在日常管理方面,和以往最大的变化是,以前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是个黑箱,作出决策之前你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现在基本可以做到透明,在管理过程中能够靠数据说话,真正实现了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团队的效率和协作精神也得到大幅提升。”聂挺进表示。

  以人为本初心不改

  从余额宝到TIRD平台,为什么尝试去做一些颠覆性改变的总是天弘?对此,入行已经有19个年头的聂挺进深有感触。

  “我加入公募基金到今年已经是第19年,天弘基金成立到现在也有20个年头了。作为代客理财的行当,如何能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从客户获得感的角度去评估我们所有的工作价值是最重要的事。”聂挺进表示,“不管是余额宝还是TIRD平台,探索的本质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与天弘自身的国民属性、互联网基因是分不开的。”

  回顾天弘基金的发展历程,我们能看到作为一家依靠零售业务成长起来的基金公司,其立身之本就是“客户的良好体验”,从小确幸的余额宝,到可以实现多元配置的指数基金,再到贴合理财升级的固收 业务,天弘基金在这三个业务品类上的体量排名均已进入行业前十。

  如今,在全行业的主动权益都面临信心缺失的局面之下,天弘基金选择了一个自己擅长的方式,用科技的力量塑造科学的投研体系,为客户提供适配且符合预期的产品。天弘的探索值得期待,但也面临挑战。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如何打破传统公募基金权益业务”靠天吃饭与基民高位套牢“的魔咒,这是我们的使命与课题,天弘认为,必须以科技能力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平台建设,实现全资产、全策略、全天候覆盖,从而从资产端解决权益投研的痛点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天弘投研的TIRD平台,不仅是整个权益投研坚实的平台基座,也是我们拥抱智能化的重要抓手。”聂挺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