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  > 中泰证券: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

中泰证券: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

  中泰证券研报表示,虽然寿险行业具有“资产比负债先到期”的特点,导致久期缺口大多为负,但大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更为均衡,久期缺口大多呈收窄趋势;而中小型公司长久期增额寿险配置比例较高,长久期资产缺乏,导致久期缺口较大且持续扩张。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一方面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以平安为代表的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

  全文如下

  【中泰非银】葛玉翔:寿险公司久期缺口观察:成因,现状和应对

  保险资负匹配中的久期缺口及计算。久期缺口分为金额久期缺口、规模调整后的修正久期缺口、规模调整后的有效久期缺口以及资产调整后的期限缺口。久期缺口的扩大主要源于资负两端。负债端:寿险公司发行长久期的储蓄型产品,拉长负债端久期;资产端:1)长久期优质资产品种缺乏。2)国债到期收益率期限利差收窄显著,长久期资产缺乏收益率优势。3)利率类金融衍生工具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机制不完善。基于数据可得性与可比性,本文选取规模调整后的修正久期缺口作为分析口径,计算公式=[(资产现金流修正久期*资产现金流折现值) 负债现金流流入修正久期*负债现金流流入折现值]/负债现金流流入折现值-负债现金流流出修正久期。

  当前保险行业平均久期缺口约为-7年左右,2024年后,从资产负债匹配看,人身险行业久期缺口有扩大的趋势。寿险行业呈现“马太效应”,本文将久期缺口数据的分析分为大型寿险公司与中小型寿险公司,以更精准反映不同规模公司的资产负债特征与久期管理差异。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和《保险年鉴》统计综合梳理来看,2020年至2022年,我国寿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分别为-6.67年、-6.57年、-6.28年,2024年后,久期缺口有扩大的趋势。

  头部险企久期缺口普遍控制在-5年左右。2023年平安久期缺口较低,仅为-2.6年,国寿、太保和新华2024年久期缺口呈收窄态势,总体来看,由于持续增配长久期债券,头部险企的资产负债匹配相对稳健,久期缺口处于持续收窄阶段。

  中小型寿险公司久期缺口相对较大,2022年以来大多呈逐年扩张态势。我们根据样本计算得到,2022-2024年样本中小寿险公司的久期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8.14、-8.78和-9.99年。近年来65%以上的公司久期缺口有所扩大,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缺口扩大超2年。中小型寿险公司久期缺口扩大的原因主要为:1)负债端:存量及新发布的长久期寿险产品占比较高,持续拉长负债端久期;2)资产端:利率下行导致再投资收益率下降,存量资产比负债先到期,现金流压力上升,均推动资产端久期缩短,加剧久期缺口扩大。但资产端修正久期在加速拉长,长期来看有望实现收窄。其中长城人寿优化权益策略以提升长期收益与报表稳健性,集中投资于基础设施等稳健行业,并通过联营企业减少波动影响,但权益投资难以实质收窄资产负债久期缺口。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应对和解决利差损风险,需要资产端和负债端共同发力,加强资负联动,推动产品合理定价和资产合理配置。在利率持续下行周期中,随着前期买入的高收益金融资产陆续到期,公司不得不以更低的回报水平进行再投资,投资组合收益率将被逐步拉低。负债端的保证成本相对刚性,增加潜在中长期利差损隐忧。此外,在新准则下,资产和负债都采用市场利率评估,久期缺口会导致公司净资产随着利率变化而波动加大,资负联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收窄久期缺口的措施:资产端,1)增配长久期利率债;2)发展长期股权及另类投资;3)压降短期非标资产与流动性资产;4)合理利用利率衍生工具。负债端,1)增加长期保障型产品占比;2)适度缩短部分新发布寿险产品期限;3)控制负债成本。

  投资建议:虽然寿险行业具有“资产比负债先到期”的特点,导致久期缺口大多为负,但大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更为均衡,久期缺口大多呈收窄趋势;而中小型公司长久期增额寿险配置比例较高,长久期资产缺乏,导致久期缺口较大且持续扩张。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一方面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以平安为代表的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

  风险提示:利率假设偏离风险;衍生工具运用不及预期;负债端结构调整风险;数据披露及口径差异;研报更新不及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