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榜出炉: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首破10万亿
在A股持续回暖的背景下,上半年,基金代销机构百强的非货保有规模也出现了显著增长。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名单。整体来看,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权益基金的合计保有规模为5.14万亿元,环比(与2024年下半年度相比较,下同)增长5.89%;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首次站上10万亿元关口,达10.199万亿元,环比增长6.95%;股票型指数基金的增长最为亮眼,保有规模达1.95万亿元,环比增长14.57%。
其中,蚂蚁基金继续领跑,在权益基金保有规模、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上,依旧稳居榜首;蚂蚁基金、招商银行的非货基金保有规模进入万亿级别;另在前十机构中,头部券商在指数产品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同时银行也正奋力追赶股指产品。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前十排序不变
首先,在权益基金保有规模上,基金代销百强机构的合计保有规模为5.14万亿元,环比增长5.89%。
基金代销马太效应明显。与2024年下半年度相比,前十的头部代销机构排名顺序并未发生变化,依旧为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证券、农业银行和华泰证券。
从前三家头部机构来看,蚂蚁基金以8229亿元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远超其他渠道,环比增长11.38%,市场份额9.8%,比第二名招商银行4920亿元的规模高出67.29%,并且是第三名3497亿元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的两倍多。
工商银行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十分接近,为3399亿元;建设银行以2638亿元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位列第五名。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证券、农业银行、华泰证券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位列第六名至第十名,规模在1266亿元至1903亿元之间。
非货基金保有规模首破10万亿
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前100家基金销售机构的非货保有规模合计达到10.199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660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暴增1.34万亿元。这也是非货基金保有规模首次站上10万亿元关口。
其中,蚂蚁基金、招商银行的非货基金保有规模进入万亿级别,分别为15675亿元、10419亿元,招商银行的非货基金保有规模为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不过,从增量来看,招商银行和蚂蚁基金的差距仍在进一步加大。
的非货基金保有规模为6374亿元,位列第三;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保有规模分别为4998、4624亿元,进入前五;随后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腾安基金、平安银行、基煜基金,保有规模在2648亿元至3968亿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基煜基金上半年非货保有规模增加607亿元,反超中信证券跻身前十。中信建投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团队指出,以上海基煜、北京汇成为代表的三方机构则以to B代销为驱动,专注于机构客户,其业务结构偏向固收,成为银行理财子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销售渠道。
“相比蚂蚁、腾安、等的客户、产品多元布局,以to B代销为主的基煜基金、汇成基金等受基金第三阶段降费政策影响可能更大。”中金货币研究金融团队称。
另对比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的排名可发现,兴业银行、腾安基金、平安银行、基煜基金或在固收方面相对占优,而交通银行、中信证券、农业银行、华泰证券则在权益基金方面销售更强。
头部券商在指数产品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再看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维度,前五名依次为蚂蚁基金、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以及国泰海通证券。其中,蚂蚁基金依旧以3910亿元的保有规模遥遥领先,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了709亿元;国泰海通证券的保有规模增量紧随其后,环比增加了350亿元,排名跃升六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泰海通证券合并加入榜单后,招商银行的股票指数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排名已下滑至第六位。而在股票指数基金的代销保有规模前五名中,已不再有银行的身影。
第六至第十名依次为招商银行、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证券,保有规模在474亿元至659亿元之间。
可以发现,在前十大机构中,头部券商在指数产品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另一方面,银行也正奋力追赶股指产品。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代销的股票指数基金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2667亿元,环比增加38.7%,同比增速更是高达99.2%,增速在所有机构类型中最高。
以招商银行为例,尽管其在整体排名小幅度下滑,但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则进一步增长至735亿元,环比大增26.3%,同比激增75.4%,成为其新的增长引擎。同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这四家上半年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的增量均超200亿元。
后续需关注公募基金第三阶段降费措施的影响
对于最新公布的基金代销机构保有量,中信建投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团队认为,2025年上半年,公募代销市场继续呈现“ETF驱动、债基稳增、主动权益承压”的格局。股票ETF与债券型基金仍是代销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主动权益类产品在市场回暖背景下仍显疲软。从机构类型看,银行在固收与主动权益领域仍占主导,2025年上半年在代销股指产品上奋起直追;券商在股票ETF代销中保持领先,三方机构则在固收与指数产品中持续发力。
展望未来,中信建投表示,权益保有或成为代销发展的重心,场内ETF或迎来发展;而代销机构则或需在逆周期布局与顺周期销售、长期功能性与短期盈利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中金货币研究金融团队则指出,数据体现了资本市场回暖对保有量的提振作用,以及代销机构提前布局权益、主动补短板等积极作为。
“后续需关注公募基金第三阶段降费措施的影响,费率变化与可替代性决定部分品类公募基金产品的销售动力或减弱;赎回费安排、推出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对债基和to B代销模式的影响有待观察。”中金货币研究金融团队进一步称,此外,销售费率压降的同时推动买方投顾牌照广泛化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