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季报业绩暖意足 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明显
A股三季报扎堆披露。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18时,A股共有1311家上市公司已披露三季报,773家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为58.96%。从行业角度看,建筑材料、钢铁、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非银金融、计算机、商贸零售等板块业绩增长明显。从分红角度看,截至目前,A股共有60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2025年三季度分红方案,42家公司每10股拟派发现金股利超过1元(含税。
近六成公司业绩同比增长
Wind数据显示,上述披露三季报的1311家上市公司中,635家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437家同比增幅超过30%,183家同比增幅超过100%。
10月26日晚,223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25年三季报,100家上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
正海磁材10月26日晚间对外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49.73亿元,同比增长30.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8亿元,同比增长20.46%。其中,第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9.16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189.72%。年初至报告期末,业绩增长主要系主营业务销量增加及稀土价格上涨所致。
千亿市值的公司中,宝丰能源、同花顺、洛阳钼业、紫金矿业、东方财富等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
部分千亿市值的绩优股发布三季报后,股价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宝丰能源10月23日晚间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355.45亿元,同比增长46.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9.5亿元,同比增长97.27%。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宝丰能源在三季报中提到,本年内蒙古烯烃项目投产,产能增加,烯烃产品产销量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收盘,宝丰能源股价报18.1元/股,收盘涨幅为4.62%,收盘市值为1327亿元,年内累计涨幅为12.12%。
一些年内涨幅巨大的明星股,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寒武纪-U日前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05亿元,同比大幅扭亏。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寒武纪-U在三季报中提到,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实现扭亏为盈。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收盘,寒武纪-U股价报1525元/股,收盘涨幅为9.01%,收盘市值为6431亿元,年内累计涨幅为131.76%。
多行业表现亮眼
从行业角度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建筑材料、钢铁、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非银金融、计算机、商贸零售等板块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居前。其中,建筑材料、钢铁、电子等板块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
相比之下,房地产、美容护理、传媒、轻工制造、煤炭、汽车等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
进一步细分看,普钢、渔业、动物保健、工程咨询服务、光学光电子、水泥、焦炭、风电设备等子板块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除此之外,半导体、农产品加工、玻璃玻纤、电视广播、通信设备、种植业、食品加工等子板块业绩表现不俗。
频获机构调研
部分公司发布三季报后,获机构密集调研。机构对于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营产品未来市场前景、产品未来的竞争力等问题较为关注。
对于磷酸铁锂材料未来的市场前景,当升科技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销量同比实现跨越式提升,连续月度出货量近万吨,与国内外多家重要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并在动力、储能及EV领域实现应用。在技术方面,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具有高能效、长寿命、高安全等性能特点,同时采用一次烧结的极简工艺,大幅降低了磷酸(锰铁锂的生产成本,为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迅速占领储能市场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工艺基础。2025年以来,公司磷酸(锰铁锂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出货量大幅增长,产线保持满负荷运行状态,随着攀枝花年产12万吨的首期项目建成投产,可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和扩大市占率提供强力保障。
华工科技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0.38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长40.92%。报告期内,激光 智能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53亿元,其中大功率激光设备收入利润增长明显。公司产品市场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毛利水平持续提升,经营发展得到保障。公司进一步加大全球业务推进,加快新质生产力赛道的业务布局,加快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在整体业务快速推进的同时,持续加强和完善成本费用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