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一降再降 上市银行施展业绩“平衡术”
息差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然而,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一降再降,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
结合近期出炉的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上市银行净息差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也在持续收窄。截至今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4%,较2023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其中,仅兰州银行一家“逆势”上升。这种背景下,银行积极寻求“量价险”的平衡,以穿越经济周期。
净息差下行拖累利润增长
净息差直接反映着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水平和盈利能力。然而,目前已有30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1.8%的评分“警戒线”。
整体来看,目前仅1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在1.8%以上,常熟银行、长沙银行、招商银行等3家银行的净息差在2%以上,分别为2.79%、2.12%和2%。厦门银行的净息差“垫底”,仅1.14%。
净息差持续下行拖累了银行的利润增长。上半年共有11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郑州银行、厦门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下降22.12%、15.03%和7.08%。
“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等因素影响,银行净息差持续回落,拖累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国信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
影响净息差的主要因素是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出现下降。中国银行研究院表示,规模增速放缓导致“以量补价”逻辑难以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息收入增长。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4%,降幅较2023年同期有所扩大。
短期内下行趋势难以扭转
展望下半年的净息差走势,多名银行高管直言“压力大”。“从全年来看,我们的目标是保持净息差基本稳定,并达到边际改善。要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有挑战。”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说。
中信银行行长刘成透露稳定净息差的思路——“以量补价”是懒路,“以价补量”是险路,只有“量价平衡”才是出路。展望下半年,刘成认为,净息差仍然面临收窄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净息差,对每一家银行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中信银行将重点发力提升业务能力和优化业务结构,继续巩固净息差优势。
即便是净息差环比有所上升的银行,也开始未雨绸缪。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下半年将持续做好量价协同管理,提升定价精细化水平,推进服务能力提升和客户基础建设,加强负债成本管控,努力使净息差保持总体稳定。
眼下,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渐起,后续如若落地,对银行的净息差管理而言是不小的挑战。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认为,银行净息差收缩的压力仍然存在,但边际上已有所减轻。明年净息差可能会逐渐趋稳。当然,前提是外部形势不发生大的变化。
将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
在净息差持续下行、中间收入缩减之时,有不少银行巧施利润调节“平衡术”,通过降低拨备“反哺”利润。国信证券王剑表示,当前须注意两点:一是部分银行可能存在拨备“余粮”逐步消耗的情况;二是行业整体逾期率反弹,后续资产质量走势有待观察。
拨备覆盖率相当于银行的“蓄水池”,是用来抵御风险的“安全垫”。刘成表示:“中信银行上半年净利润下降1.6%,即净利润减少超5亿元,如果把拨备覆盖率调低1个百分点,即5亿元至6亿元,就能实现利润正增长。但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把提升防控风险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银行业净息差一降再降,也是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的一个结果。但是业内人士担忧:如果净息差持续下行,银行业经营稳定性能否得到保证?
从资产质量来看,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沈娟认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健,但隐性风险指标波动,各类零售贷款不良率边际提升。从先行指标来看,二季度上市银行年化不良生成率0.69%,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其中股份行、农商行提升幅度较大。
随着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商业银行也开始立足长远,积极寻求“量价险”的平衡。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良好的资产负债表是穿越周期的关键,面对“低利率、低息差”环境,须适当调整经营策略,推动资产负债重构再提升,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做强负债、做优资产、做大中收,并获取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