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史带财险由合资变外资 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提速   

史带财险由合资变外资 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提速   

  《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获悉,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财险”获准由中外合资险企变更为外资独资险企。这是我国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外资机构在华布局进一步提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8年保险业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多家外资险企、中外合资险企已通过新设或收购加速中国市场布局。这背后既反映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又体现出外资对中国长期经济韧性的信心。

  史带财险加码中国市场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的批复,同意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带财险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合计持有史带财险1146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0%。

  此次股权变更的完成,意味着史带财险的股权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外资股东对公司的掌控力增强,有望在战略决策、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加高效灵活。史带财险目前的另外一家股东为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有限公司,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同属史带国际有限公司控股,存在关联关系,二者共同持有史带财险的全部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史带财险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大众保险,2011年引入史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2014年外资持股比例增至77.58%。从经营范围来看,史带财险承保人民币和外币的各种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机动车辆保险、飞机保险、船舶保险、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农业保险、保证保险等业务以及办理上述各项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和法定保险业务。

  “史带财险的股权变更是外资加码中国市场的又一例证。”王国军表示,这既得益于我国持续推进的开放政策,也表明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外资险企的涌入丰富了市场竞争格局,带来了先进理念与技术,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

  多家外资险企加大在华布局

  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机构通过股权变更、增资扩股等方式加大在华布局。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前40大保险公司中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2019年12月,安盛集团宣布完成收购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剩余50%股权,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2021年11月,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接收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49%的股权,100%控股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使其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2021年12月,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将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的股权转让给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转让后,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100%控股,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外资独资人寿保险公司。2024年5月,中意财险发布公告表示,中油资本将所持中意财险51%的股权转让给忠利集团事项已获监管批复。转让后,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根据安永发布的《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2024年,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在华展业范围,多家合资保险公司外资股东持续增持股份,资产管理机构积极申请在华展业。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其中,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李云泽在论坛上还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批准外资在上海筹建保险资管公司,是保险业开放的重要体现,反映出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也彰显了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在获批筹建友邦保险资管后,友邦人寿表示,友邦保险资管的获批筹建不仅彰显了友邦人寿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承诺,更是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的直接体现。这一举措深化了友邦人寿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并成为其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方面,外资保险公司享受了我国保险业发展及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红利;另一方面,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王国军表示,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科技赋能上的经验,可能与国内数字化优势形成互补。此外,合资险企、外资险企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鲶鱼效应”早就存在,如安盛天平在车险领域推出的“按天计费”模式,就倒逼内资险企加快数字化转型,而竞争带来的服务品质提升,最终会让消费者受益。

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