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2024年,年均增长率11.75% 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消防机器人、机器狗深入火场处置火情,大载荷无人机破解高层火灾扑救难题,外骨骼装甲大幅提升消防员单兵作战能力……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消防展上,一大批实用的应急消防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集中亮相,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创新魅力。
近年来,我国安全应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新速度显著加快。赛迪智库数据显示,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规模从2020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75%,成为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热门方向之一。
“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届参展产品覆盖了消防救援全产业链,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应急救援能力水平。”中国消防协会展会部主任付东风说。
在展会户外展区,来自三一重工等企业的举高消防车整齐列阵,数十米高的机械手臂挺拔矗立,宛如一片守护城市安全的“钢铁森林”。“这款JP100举高喷射消防车,臂架工作高度可达100米,极限喷射高度将近160米,能有效应对超高层住宅、商场综合体、石化装置等建筑救火难题。”三一重工应急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肖俏伟介绍。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日益增多,对消防力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肖俏伟看来,中国消防车辆装备市场正经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智能化、专业化的深刻变革。在政策与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国产消防车品牌正在快速成长,不断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记者注意到,本届展会上,“无人机 消防车”的组合已成为不少厂商推出的黄金搭档。无人机停放在消防车顶部,可一键起飞执行侦查、扑救等任务。消防车则为无人机提供电力、灭火剂供给等后方保障。其中,山河星航带来的一款“系留无人机消防车”,可使无人机飞至200米高度执行灭火剂喷射作业,且可持续作业4小时。
消防机器人是另一大看点。红色的装甲外壳,扎实的履带底盘,可灵活转动的摄像头和消防水炮……北京力升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可进入1000℃的火场高温核心区域开展火情侦察、灭火降温等作业,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当前,面向危化品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核生化救援等全灾种、大应急任务,对特种消防车辆的需求持续提升。三一重工的核生化侦检消防车车载实验室可快速识别鉴定逾10万种物质,并实时接收及显示无人消防装备和单兵装备等采集的音视频和侦检数据,供决策使用。
除了这些“钢铁巨兽”,展会上单兵作战装备更是琳琅满目。傲鲨智能研发的外骨骼装甲,可让消防员秒变“钢铁战士”。“山林火灾、地震、防汛等大型救援任务中,消防员往往要高强度负载作业。”傲鲨智能市场合伙人张华介绍,他们研发的腰部外骨骼装备,可使腰部减轻负担60%以上,肩部分散压力高达40%以上,有效延缓穿戴人员体能衰减、延长可作业时间。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应急新装备、新技术将走进生产生活,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张紫祎